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学习策略”教学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6:47   

脱落的花叶为什么颜色发黄?遇到类似问题,作为生物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去解释这些日常现象。

  三、掌握记忆的方法、技巧,是学习策略的重要方面

  记忆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一切知识的获得最终都靠记忆。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几乎是无限的,但决不是靠死记死背的。在学习中如能摸索一些有关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起来就轻松多了。

  1.记要点

  重要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但不能要求学生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学生只需掌握概念的要点就可以了。比如对于“酶”的认识,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②催化功能;③在核糖体中合成;④三个特性。掌握了这几个要点,有关酶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2.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1)相对的概念记一方
  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自养型和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等概念,记住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容易记了。

  (2)相关概念抓本质
  如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本质在于将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本质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抓住了本质,再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概念就能全面掌握了。

  3.摸索规律,掌握记忆技巧

  (1)某些内容可用数字按序号归纳

  比如讲“人体概述”时,可把人体的宏观结构归纳为“一管(椎管)、二腔(颅腔、体腔)、三层(皮肤、肌肉、骨胳)、四部分(头、颈、躯于、四肢)”;在讲动物“胚的发育”时,可将原肠胚特点归纳为“一孔(胚孔)、二腔(囊胚腔、原肠腔)、三胚层(外、中、内)等”。

  (2)记少不记多

  比如讲“营养物质吸收”时,大部分营养物质进绒毛内毛细血管,一部分进绒毛内毛细淋巴管。营养物质有哪些,学生已经记住了,这时只需记住一部分脂类物质(部分脂肪酸)进了毛细淋巴管,则其余物质均进入毛细血管,无须重复记忆。又如“三胚层发育”的内容,由外胚层、内胚层发育成的器官系统种类较少,记住了这些,可知其余器官系统均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因素,因此教师要主动打破教与学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维,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获得启迪,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