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6 15:50:23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介在今天尤为必要发扬光大。国家进行的四化大业离不开勤俭和廉介,一 穷二白的面貌还未彻底改变,人民生活还未达到各取所需,任何超前消费,铺张浪费都与我国国情不符。为钱 孔所枷,为权势所迫,失去廉洁,出卖灵魂,更是为人民所不齿。让我们的学生在历史和现实面前懂得勤俭和 廉介的道理,更懂得如何身体力行。
    六,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长者,包括父辈、师辈们。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 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 度来侍奉老人。“安车蒲轮”讲的是汉武帝刘彻自小佩服著名文学家枚乘的赋文,后来他当了皇帝,时枚乘已 年老了,为了表示对枚乘的敬重,汉武帝专门派了“安车蒲轮”(一种规格高,坐着平稳舒适的车子),以最 隆重的仪式,把他接到京城。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 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 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 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 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 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 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 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 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从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 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介;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当然,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 神,远不是以上六个方面可以概括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提取其深沉的精髓,从 而使其在我们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本文系作者在华东师大就读在职研究生期间,由金相成教师指导写成)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两个琢去王)下加火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