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33:16   

注:行表示的是 k 时期的 i 种土地利用类型,列表示 k+1 时期的 j 种土地利用类型;A 表示的是 k 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 k+1 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即原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 Aij

nr20010302-4.gif

表示 k 时期 i 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 k+1 时期 k 种土地类型的比例;

nr20010302-5.gif

表示 k+1 时期的 j 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由 k 时期的 i 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而来的比例。行、列的合计分别表示 k 时期和 k+1 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比例。

nr20010302-6.gif

表示 k+1 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于 k 时期的变化程度。

2 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分析

2.1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景观特征

  根据表 2、表 3 和图 3,1988 年马山区土地利用的总体特色为农业景观,最主要类型是林地和农田,两者占全区总面积的 81.50%。1998 年该区比较典型的农业景观已被改造为城郊混合型景观,建设用地迅速扩大,成为最主要利用类型,占全区面积的 49.30%,农田和林地下降十分迅速,仅占全区面积的 41.10%。与此同时,农田、林地向果园、水体等经济效益高的利用类型转化,受人类影响低的类型向受人类影响高的类型转变。从各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等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已成为最重要的类型,不仅斑块数目增加,斑块平均面积也明显增大,反映了建设用地的空间集聚不断加强;果园斑块数目和平均面积逐渐增加,总体上呈现了空间集中化特征;农田、林地和湿地的斑块表现为不断破碎化特征和分散化趋势,但湿地斑块数目却有所上升;水体、裸地和灌草地变化特征不明显。建成区和开发区的变化率最高,水体和灌草地的变化率是最小的。1993~1998 年土地利用转化速率总体上远低于 1988~1993 年的变化,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由急剧向平稳发展的过程。

表 3 个时期马山区土地利用空间景观特征参数
Table 1 The results of landscape indexes in Mashan

年份 性状 建成区 开发区 农田 林地 水体 果园 湿地 裸地 灌草地 景观指数
1988 斑块数量(块) 19 116 194 387 55 23 11 37 23 0.48*
面积比重 (%) 1.70 7.82 16.40 65.10 4.10 1.23 1.96 1.27 0.44 0.47**
平均面积 (hm2) 4.31 3.25 4.08 8.11 3.59 2.58 8.59 1.65 0.92 0.18***
1993 斑块数量(块) 77 187 160 351 51 47 14 33 23 0.66*
面积比重 (%) 9.60 21.29 11.32 48.90 3.50 2.65 1.18 1.09 0.47 0.29**
平均面积 (hm2) 6.01 5.49 3.41 6.72 3.31 2.72 4.06 1.59 0.99 0.20***
1998 斑块数量(块) 123 207 149 296 47 61 14 29 27 0.71*
面积比重 (%) 21.80 27.50 9.51 31.50 3.06 4.17 1.18 0.82 0.46 0.25**
平均面积 (hm2) 8.54 6.40 3.08 5.13 3.13 3.30 4.06 1.36 0.82 0.2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