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政治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3:06:17   

       编者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列宁把它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由此,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性和随意性,被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无疑,随着时代的前进,唯物史观也要丰富和发展。发展首先要在坚持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能重新回到被马克思所消除了的以往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上去。倒退不是“创新”。唯物史观又只能在将其基本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实践中去、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丰富和发展,而不能对它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正确地理解、阐释和发展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地分析现时代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当今社会深刻的矛盾冲突及其根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认清我们的历史地位和责任,已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里发表王锐生同志的文章,希望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蒋大椿先生的论文《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2001年,以下简 称“蒋文”)从关心马克思主义史学未来命运的角度出发,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 现状,提出超越唯物史观,另创新的历史观的任务。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引起马克思主 义哲学工作者的关注。
    蒋文在概述新时期史学思潮的现状时说:“就史学思潮而言,唯物史观的影响在下降 ,多种思潮竞争,史学思潮的多元化正在逐步形成。这应当是我国史学发展并促成它继 续发展的征象。”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遇到了新的情况,面对着新的问题,这是人 们熟知的,不只是发生在史学领域。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环境的改变,当代唯物史观研 究不能说一点缺陷也没有。哲学也应当在自我批判中发展。但是,我怀疑,唯物史观真 的到了“应当超越,必须超越而且可以超越的”地步了吗?抛弃唯物史观,代之以蒋文 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出路吗?
    本文作者并非以史学为专业,所以对于蒋文中关于史学思潮的评述不拟置喙。但对蒋 文有关唯物史观评价部分有若干困惑,拟求教于蒋先生。
    一、代替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新”在哪里?
    蒋文宣称,“马克思的历史视域及其历史洞察力,在我们时代是无法超越的,但唯物 史观却是应当超越,必须超越而且可以超越的。”对前一句话,我同意;对后一句话, 我有异议。
    在蒋文中,唯物史观与传统唯物史观两个提法并用,具有同一含义。众所周知,马克 思所创立的历史观历来被称为唯物史观(有时也称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一词来自恩 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中所说的:“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 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惟一的人。”(《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9页)
    目前,世界上有人批评唯物史观,但他们是把唯物史观当作马克思的历史观来批评的 。他们不会在否定唯物史观之后,再宣布确立一个与唯物史观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因为他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除了唯物史观外,不可能是别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中也有人批评唯物史观中的这个或那个论点,并主张用某些新的内 容来丰富、补充或发展它。但丰富和发展了的这个历史观仍然是唯物史观——当然,可 以称之为当代的唯物史观。
    总之,蒋文把用来否定唯物史观的那个历史观叫作“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这对 我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蒋文宣布:用来代替唯物史观的那个历史观是具有如下特征的:(1)唯物辩证的;(2) 以实践为基础的;(3)系统的。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原来被人们公认的唯物史观 诸特征中,是否有蒋文所列举的这些新东西。
    首先,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是因唯物史观的出现而第一次在社会历史领域获得了“ 唯物辩证”的特征的。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恰恰因为不懂得辩证 法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因而完全没有“唯物辩证”可言。只有在自然领域 ,它才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但旧唯物主义离开自然辩证法依然很远。唯物史观的出现 首先是因为这种新唯物主义是辩证的,所以它才能够把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驱逐 出去,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唯物主义解释。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由于把“自觉的辩证法 ”“用于……历史观”的结果,就有了唯物史观,即第一次有了对社会生活作出唯物辩 证的解释的哲学。
    其次,只有真正的唯物史观才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说用来代替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这等于 说,原来的唯物史观是排斥实践的。这样的“唯物史观”当然是冒牌的。唯物史观之所 以能够在社会历史领域做到对事物作唯物辩证的分析,就是因为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 入了社会历史的研究。哲学家吴江认为:马克思不是先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颠倒成为 唯物辩证法,然后才把它运用于解释社会生活。恰恰相反,“辩证法真正变成唯物主义 的辩证法,是在唯物地阐发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历史本身的辩证法之后,是在主体和客体 的关系上确立科学的实践观之后”。“单纯的逻辑改造不能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倒过来” 。(吴江,第19页)可见,这里的关键是有无实践观。旧唯物主义者依靠感性直观去观察 人,所看到的只能是生物学的人、受本能支配的人。用这样的抽象人和他的抽象人性解 释社会生活,当然只能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淖。社会是人的社会,而实践就是 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来就是社会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所创造的。而人的社会本性也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并不断获得新的素质。这就是人创造环境与环境创造人的 辩证法。所以马克 思说,一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离开实践的观点就不可能对 社会生活做唯物的和辩证的解释。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观只能是唯物史观。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