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化学新教材的学科素质教育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5 07:41:35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决定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求各学科教师都必须自沉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学科素质教育,这是课任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高一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它不仅表现在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还在于高一化学的知识难度、思维跨度,是一名刚毕业的初中学生不易登上的阶梯,因而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科素质教育更为重要。我想就学科教学的衔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体会和做法。

  首先是抓好化学教学的衔接

  衔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需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互衔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的学习境界,适应学科新起点的必要的手段。

初中化学教授的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学法单一,习惯于记忆,缺乏知识的延伸和扩散训练;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进 行化学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新教材<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条件。

一、   学科兴趣与地位的衔接

新教材第一册增加了序言,阐述了化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等方面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关键性。学科的定位明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使学生明确学科的重要性,应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二、   学科知识的衔接

新教材第一册以<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开场,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搞好知识的衔接,留给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要求上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切忌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要密切联系实际,从初中教材内容出发,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师生之间要相互适应,尽早度过磨合期。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使人终身受用而无穷。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素质又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无限潜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一、自主学习的范畴

自主学习的过程,并非简单地停留在课前的预习,了解知识的重难点上,而应该包括课内学习,课后学习,知识的应用及评价。通过预习把握教材的主体知识;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对话、讨论;课后能把知识加工整理,结成自已的知识网络并应用。

二、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悟

“学而不思则惘“,只有善于思考,才能走出迷惘,亦即所谓回过味来,达到大彻大悟。教学中要提供学习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查自纠,相互交流而达到“觉悟“。在悟的过程中,视具体情况,适时点拨,充分暴露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以达素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解题准确性的目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切忌以讲代学。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一、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从自然科学史看,重大成果的产生、发现都与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积极的进取心是分不开的,得益于它们不唯书、不唯人的科学态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的珍贵材料。

二、挖掘教材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引导学生向教师、同学、自已、书本、权威质疑,在质疑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已的见解,并加以论证。引导学生分析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存在错误和缺陷?教育学生,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何况一介平凡学子呢?不要怕错,重要的是要有所思,有所创新。

三、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已动手去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既能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有创新之举的喜悦。

学科素质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寻找兴趣的激发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让学生乐学、会学。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阅览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