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培养浅析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37:2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灵活多样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基本目标之一。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都体现了思维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培养。下面就此用简单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一、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从小养成能独立、批判性地看问题的习惯。譬如说,这里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作答后,若老师反问学生能否确定答案并且再问他们的答案是否真对时,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会否定自己本已回答正确的答案。而如果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的改变后的答案是否正确时,可能会又有一些学生会戏剧性地回到最初的答案上去。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让我们对学生作简要的心理和思维分析: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此时的反问表现得非常紧张,认为教师此时的提问是怀疑自己的本来正确的东西,而事实上老师只是让学生确认一下而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果并不能确认,在教师反问的影响下,导致自己思维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出错。这虽然是一个很普通却又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却道出了我们缘何出现那么多人云亦云或者办事情一哄而上,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了。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应当机指出,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确,如果自己的答案是通过自己深思熟虑后得出的正确结果,就应当坚持,而不能因为对方是老师或其它原因而放弃自己正确观点。作为个体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表征思维个体的重要特性。教师在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适当的语言,合适的体态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尊重学生的自尊与个性。
   另外,教师可以选出适当的命题,分小组让学生以此拟出自己辩论稿,通过这种辩论形式,在学生思维与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促进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发展。既促进他们语言与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智力,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小学生囿于知识、心智、阅历方面的局限,他们的思维显得较为幼稚和浅薄。但正因为如此,正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培养成了重要的目标。教材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东西已经融入各门学科,作为教师应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道趣味题,某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由三根火柴摆成的“匡”字的外框图,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图的前提下,须另外加两根火柴,与原来的两根火柴拼成新字,拼出的字越多越好。多数的学生只能拼摆出“区”与“曰”两字,甚至有的只能摆出其中一个字。事实上,还能拼出“上”、“下”、“工”等字。何故多数学生不能拼出另外的三字?这是由于他们几乎都为“区”字的外框所局限了而致的结果。题中并没有说要限定摆火柴的位置,这也正是考察学生思维广度的地方。以上可以看出,相当多学生表现出他们思维的广度不宽,容易受到一些定势思维的左右。这时,教师若小结此题时,就本题而言应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被一些形象或感官的东西限制住了思维,即要将考虑问题的范围扩大,想宽一点,离开那个“匡”字的范围来思考才是关键。
   又如,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张简单的表格,主要有两栏,一栏是年份栏,一栏是该年份关于某同学家庭经济上的支出和结余。请学生看表后向教师讲述此表所反映出哪些信息。多数学生只能说出某年支出或某年结余状况。个别学生说此表还能反映出某年的收入状况。 但很少有学生能描述出这几个年支出、结余、收入的增减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他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显然,这是一个思维的深度问题。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应有意识地多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找出它们的规律来,以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三、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
    同样的道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思考者成功与否。比如,向学生出示一支普通的铅笔,问学生:你们知道它都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吗?这个问题的确很简单,学生的首先的回答是用它来写字或画画,然而接下来却很少有学生能继续发言。显而易见,提问者是想利用这个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学生的表现往往不是很好,这时,需要告诉学生需要多思考铅笔自身的特点,想想它到底还可做些什么,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更多的结论。如,木工们用它在木料上作标记,以便于下料和装配;铅笔芯研成粉末可以帮助打开因生锈而难以打开的锁;削下的铅笔屑能摆出各种漂亮的图案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看成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过程。如果把问题用字母“O”表示,问题的结果由“A”、“B”、“C”、“D”……来表示的话,字母“O”就可以放在中心,而其余字母置则围绕其一圈。学生在思维时,往往能由“O”想到“A”,或由“O”想到“B”,然而更多的就想不出来了。
    又例,一道低年级做的限时连线题。此题是一幅画,画上有七只小猫都钓着了不同的鱼,这七根线在水中绕得非常复杂,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是哪一只猫钓的红鲤鱼。多数学生都是从猫这边着手考虑问题,顺着鱼线一根一根地绕,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即从红鲤鱼嘴里的鱼线往回找,就能一下找出真正的答案来。
    虽然思维的语言、思维的方式各异,但以上谈的三方面却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只要教师能能在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或者在专题训练中不断地得到培养与锻炼学生思维,相信我们一定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