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一)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7 18:24:3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90年代乃至下世纪

初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许多重大政策措施。对基础教育,《纲要》指

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要求在90年代“全国基本普

及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城市市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还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我国中小学属基础教育,是

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已

深入到学科领域,根据《纲要》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改

革方面的敏感学科。这不仅因为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

不可须臾离开,而是它为我们理解和适应信息社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此,面对

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积极而稳妥地改革我国中小学数学教

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应积极进行探索研究,设计合理方案、

进行实验。

 

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发表后,十多年来,各盛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围绕中国

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评价”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扎实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后我们

数学教学研究会应该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从我国国情出发,

借鉴外国对我有益的经验,围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为我国

中学数学教育深化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即将跨入的2l世纪,是信息社会,也有人称之为计算机时代。信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

赖于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的人才素质。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培养的人要与信息社会的发

展相适应。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是下世纪初叶和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用什么思

想去教育他们,用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去武装他们,是需要认认真真考虑的问题。信息社会预

示着“数学所处理的是科学中的数据、测量、观测资料;是推断、演绎、证明;是自然现象、

人类行为、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意味着信息社会对人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提

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从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合理教

材结构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我们研究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研究

课题,共41个细目,作为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希望各盛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组织广大

中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探讨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下面就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些介绍;对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若干

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二)

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均

属基础教育。前者为义务教育阶段,后者为基础教育的高层次。初中,已从1993年秋季开

始执行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并同时使用

根据新大纲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这份大纲是历时五年多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制

订的。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精选了社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最基

本、最有用的代数、几何和统计初步等的知识。以及与学习其他学科相配合的知识,适当拓

宽了知识面,降低或减弱了某些知识的理论要求,使课程教材内容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

学素养,体现义务教育的宗旨。根据大纲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重视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方

法训练和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

 

从整体来说,《大纲》和据此编写的教材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初中义务教育的需要。

 

初中数学课程教材有待改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传统内容,如代数中的式和数的运算,

可进一步考虑精简或降低要求;有些应用较广泛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如向量、变换、概率统

计等应适当加强,需要探讨为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或用它来处理传统内容。在应

用数学意识和联系实际方面应适当加强,在知识呈现方面,如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

程应作改进,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初中平面几何,就现行教材而言,

一些繁难的证明题嫌多,而且今后很少用到,有的题目要求偏高,应进一步加以提炼。

 

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是在1978年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经1983年和1990年两次调整后的

内容。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现行普通中学数学计划调整意见》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

教学大纲》(修订本),又进一步将所列内容分为“必学”、“必驯和“任驯三类,并明确规定

“必学”内容为“会考”与“文史类高考”命题范围。这样,经两次调整,将1978年课程

教材中的行列式与线性方程组、概率、逻辑代数、微积分初步等教学内容,有的作了精简,

有的改为“选学”,而“选学”内容由于高考不考,形同虚设,从而使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

材又回归到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缺少近现代和应用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内容显得陈旧、知

识面窄,加以在教材结构和内容呈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

 

现在国家教委正在研究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调整方案,并组织力量研究制

订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将分阶段逐步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水平,并分层次和不同要求

进行科学安排。

 

二、改革中学数学课程教材需要探讨的问题这里,先引用两份资料。其一,根据1993年《中

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所载统计资料,我国普通中学的初中,大部分在农村。l993年我国农

村初中学生数约为城市的3.5倍,县镇初中学生数约为城市的1.4倍;两者相加,约为城

市学生数的4.9倍,近5倍。高中则是另一种情况。城市高中学生数约为农村的1.8倍,

县镇高中的学生数约为农村的2.7倍;两者相加,约为农村高中学生数的4.4倍。

 

当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毕业生为11341743人,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2283351人,约为初

中毕业生的五分之一。当年,高中毕业生为2317127人,升入高校本科和专科的为924000

人,约占当年高中华业生的五分之二 。(上述统计资料,均未包括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函授

大学等)上述情况,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所变化,变化快慢,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应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进变化快一点,以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三)

其二,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992年“教育

进展国际评估组织”IAEP发表的报告,在21个参加数学测试和科学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

我国13岁学生数学答题正确率为80%,名列第一。但在科学测试中,成绩却位居第15位,

处于下游状态。

 

上述两份材料,启发我们考虑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现实,展

望未来,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二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几何、

代数的训练要求严格,解题训练较多等长处,研究我们的不足,如数学教学与其他科学联系

不够等,加以改进。

 

下面提出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期又应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这里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即将跨入的21世纪,随着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对学生的数学

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方面已有很多著作和文章在更广泛和深度上有所论及,不再重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一方面要在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方面为学生

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和创造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行为等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论证和评估。前者有我们的长

处,又是后者赖以发展的基础;而后者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这方面有所不足,今后应

大力加强。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育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而忽视应用的旧观念,要把传统有用的数学基础

知识同应用较广泛的新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其二,中学数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努力做到把升学和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统一起来。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困扰着有些学校

的广大师生,增加学生负担。例如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课程,提前一年结束,剩下的时间围

绕模拟高考试题、进行高难度的题型训练,大搞题海战术,以应付高考,争取跨越“独木桥”。

初中升高中有的地方也仿效高考的办法,余波所及,有的小学也不平静。这种“应试教育”

思想几经批判,也没有解决,或者说在某个时期表面上解决了,实际是“越演越烈”。这有

来自社会的压力,也有教育内部的压力,这里不多谈。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就业,而且出路是比较广阔的。现在

应该下决心把中学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上来。否则,势必使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沿着错误的轨道形成恶性循环,有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利于面向21

世纪人才的培养。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四)

(二)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教材内容。信息社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使中学数学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关键在于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内

容。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针对我国现行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方面

研究课题中,有关课程教材的研究课题有11项。如教学内容的选定、组织、重点的确定应

当用什么思想和观点指导;新教学内容如离散数学、集合逻辑、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等

在中学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的精癣提炼与改革,特别是几何教学

的改革;数学应用与应用数学;能否用一种统一的综合结构取代代数、几何分科;数学课程

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这些问题的研究,要切实从本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从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水平及设备条件;要研究良好的教

材结构;要根据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要,研究课程的类型与水平,统一性与区别化。总

之,要想想需要与可能进行可行性改革论证。

 

(三)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课程教材的分段和衔接。当前,我国普及小学教育和普及初中教

育并存。因此,数学课程教材,各自作为独立教学阶段,完成一 定教学任务。到本世纪末,

我国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发展看,小学作为独立教学阶段的意义将发生变化。小学

阶段的课程教材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组成部分。为此,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相衔

接的问题及合理教材结构的建立应及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学数学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

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使我国中学数学教师队伍政治和业

务素养有了很大变化和提高,保证了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使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获得大面积丰

收。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地区的情况有不少差异,同

时教师队伍又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有些地区还相当繁重,

应当从政治、业务修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另外,有一种情

况也值得研究,即在教师授课的安排上,有的地方把教学水平比较好的教师安排在最后年级,

名曰“把关”。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前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不扎实,就直接影响到

最后一个年级的教学。现在有的“把关”教师用很多时间很大力,气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费时费力,实非良策。这恐怕也是“应试教育”思想另一种表现,需要研究改进。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