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5:07   

生主体地位得以显现,有效地激发生强烈的习欲望和习动机,也为生的习提供了丰富的育资源,为生的自主习、合作习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还可以改造人们的数观念,为生提供“做数”的探索平台,使得数走向生活,走向现实。

3、社会基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习方式。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将成为科素养的基础,成为与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掌握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在增长,育将不能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而是要以培养生选择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根本。在基础育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是培养生运用信息技术,形成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状况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的现实基础。我国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校在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必须立足于各地各校的现实条件,作出切合实际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数课程融为一体,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任务的一种新型方式。这种整合应该是立足于课程的全方位的整合,是一种信息技术课程与数课程的整合。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科,只是将其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事实上,信息技术的育价值是多方面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它自身的育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课程,被纳人我国基础育课程体系。那么,实现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就应该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是一种从目标、内容到甚至到评价的全方位的整合。

1、课程目标的整合

所谓目标的整合,就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育目标与信息技术育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有意识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例如,《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高中阶段的生要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要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与数中的数理逻辑和算法知识存在交叉,而且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目标。又如,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让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激发习数的兴趣,也能让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还可以帮助生树立正确的科态度。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应该有助于培养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问题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素养与数能力的协调发展。

课程目标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数课程整合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在此强调的是更加关注课程对人的个性发展的整体要求,只有真正把二者的育目标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育优势,否则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

2、课程内容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科之间的联系,为课程内容的整合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以高中阶段为例,“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基本模块,它完全可以和数课程中的“算法初步”模块结合在一起。又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可以和数课程中的“概率统计”相整合。

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指把相互联系的数内容和信息技术内容组合起来,构成一些单元或模块它可以采用两种主要的整合策略:(1)模块式整合。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模块与数内容的模块整合为一个模块,上述关于算法和统计内容的整合就属于此类。(2)问题式整合。通过设计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借助数建模、研究性习等形式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另外,课程内容的整合也表现在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即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数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无论如何,课程内容的整合要立足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要立足于数课程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生活的联系。

3、过程的整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