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积淀·感悟·创造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3:29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对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很有教益,他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三、       创造

如果说敢想撬起地球是一个创造,那么这其中的杠杆就是对知识的“积淀”,寻找的支点就是对知识的“感悟”。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尽量培养出来,尽情释放出来,学生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精神和物质成果。因此,语文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教育主要抓以下四方面:

1抓形象思维训练第一,要在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相关事物,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联想是创造的酵母基因。如看到天空中不同形状的白云,学生可能会联想到一匹匹白马、丰收的棉花;看到窗户玻璃上的水滴,可能会联想到那是自己受委屈的泪水;看到香喷喷的米饭,可能会联想到流浪街头的饥饿的乞丐。第二,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听《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学生心中会想到潺潺流水,读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学生会想到沙场的残酷,甚至如嗅到血腥味。第三,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要引导学生想到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重重灾难。第四,在对学生进行审美陶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有千个人读《堂诘诃德》,就会在读者中形象地再现千个不同面孔的堂诘诃德形象。

2抓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灵感的初级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形式。教学中教师可应用灵感的激发、启发、诱发等方法,多提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与“擦边”乃至无关的问题。如《陌上桑》罗敷真的有那么一个丈夫吗?她丈夫有那么大的官而妻子为何要去“采桑城南隅”?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测,展开合理的想象,力求做出漂亮的应急性回答,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准确性,以达到训练直觉思维能力的目的。

3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指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某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各点或各个方面渗透或扩散的思维方式。加强求异思维训练等于给了智慧以翅膀,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关键。教师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我们在教《孔乙己》时,要求学生将断腿后的孔乙己的下落续写下去,结果就出现了有孔乙己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治好了伤,告别了长衫,从事体力劳动,结婚生子,体现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有写孔乙己沦落为乞丐的;有写孔乙己治好伤后考上状元的……这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利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合理性,深刻性。当然,还可以提倡写科幻作文、童话、格言感悟等,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创造思维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