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作文教学三步训练法初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4:56   

习课文先破后立 和对比论证展开议论的方法。这样在习范文的基础上命题作文,有利于启发生去思考写什么,怎样写。至 于仿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先易后难,由简而繁,先零后整,由点而面;先局部后整体,由分散而综合。 
    作点拔,授规律。这是在仿写的基础上,指导生懂得基础写作规律的训练,是生写作水平能否真正提 高的关键。有人说:“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文无定法”。其实这里都只说对了 一半。首先,中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于培养,他们还缺乏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 生在仿作之后,对仿作的成功与否缺少足够的把握,期待着老师给以讲评点拔,循循善诱,授以规律。师 的启发、点拔能有效地激发生的写作积极性,推动写作能力的发展。再者,虽然“文无定法”,但不等于没 有“格”。什么样的文章应怎样写,什么内容该怎么表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譬如文章的语言,议论文强调 其逻辑性,记叙文强调其形象性,说明文强调其准确、简明、周密。我们经常强调语言要有文体感,这里的“ 感”就体现了“格”,否则,叙述的语言与议论的语言就没有界限了。再如“读后感”与“读后评”,虽然同 是读后而作的议论文,但各有其格;前者重在感,要求由此及彼,后者重在评,一般就是论事。这些“格”都 需要师告诉生。模仿写作是第一步,不是目的,如果生在仿作之后得不到及时的点拔,只会钻进去,无 法跳出来,则仍然无法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不光要让生知其然,更应使他们知其所以然。因此,作文仅 靠讲,出不了佳作,但不等于基本规律不传授;作文不能圈成“八股”,但不等于不要其“格”。我们作点拔 、授规律,就是要引导生从模仿中跳出来,交给他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登堂入室,把到的东西 化为自己的,在写作实践中去灵活运用,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那么,如何作点拔,授规律呢?这首先要注意一条原则:点得精当,格而不死。精当就是要精炼准确,不 用过多的名词术语,而以通俗易懂、简炼点睛的语言道出其真谛,科准确地传授其关节过门。格而不死就是 要授以其“格”,引入正途,使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格”的要求和行文方式,即是能写出“上路子”的 文章,但要使生不拘泥于“格”,不生搬硬套,在遵照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举一反三,各显其能、自由驰骋。 
    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是我们授以规律的有效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有比较好才能揭示规律。譬如我们讲如 何抓住题眼立意时,可以比较下面一组题目:[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解》;[2]《在“师”与“弟子” 之间》;[3]《赞“不耻相师”》;[4]《从〈师说〉想到师节》这一组四个题目都是作为《师说》的“读后 感”,但由于文题有异,因此感点和立意则不一样。我们应引导生抓住各题的关键词语,比较其各自不同的 要点,进行立意:[1]也要向不是老师的“老师”习;[2]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要有互相习、不耻下 问的精神;[4]尊师重对培养接班人的意义。通过示范性的分析比较,生是能基本懂得抓住题眼立意的规律 的。再如讲授“给材料作文”的写法时,我告诉生,不管哪一类的给材料写议论文,行文上都可归结为起、 承、转、合,同时提醒他们,其具体写法又有所不同。于是我引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