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4:10   

一、数新课程标准产生背景
  我们的数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中国小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等等。究其
原因: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一直倡导"苦读+科举",口诀、笔算、口算是我国的国粹,但中国小生比其他国家同龄生多一倍的时间习,效率是最低的,并且生创造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在科实验比赛中,中国生在21个国家中列为16位,有一位者对此进行研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让生说出画的是什么,在幼儿园问时,孩子们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眼睛,但到大里去问时,没有一个人吱声,最后只好请班长讲,班长很有礼貌地说:"可能是零吧"。这现象引起了者的思考,大生为什么敢回答呢,因为经过十多年的习,他们习惯了以老师为至尊,总在想老师为什么出这道题,老师出的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处处以师为中心,不敢去想象,不敢去创造,中国家长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吗?以色列的家长放后第一问题: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如此种种,导致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对生基本功的刻意追求,使生无时间去实践、去创新。 
  由于我国对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相当重视,让小生地去计算、去解题,生却没有时间去实践。因此,我国
成绩很好,没有突出的数家。
  2、生无法获得对数的良好感受,没有习数的兴趣。
  严酷的考试制度,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以及对他们数成绩的密切关注,熟能生巧的育格言,严密组织的课堂程序,
导致了生对数失去兴趣。例:比较5/2的大小,一定要让生说:5/2里有2个5/1,5/3里有3个5/1,2个5/1比3个5/1少,为什么非要这样想呢?其实也可这样想: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5份,2 份比3份少。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的数要改革。一要改革育观。我们平常所说"做问",其实不然,我们往往是在"做答",也就是生的任务就是在答题,生成了答题的机器。我们要引导生从"好作胜走向好奇,从做答走向做问,激发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主动地去做问,才是育的最高境界。二要改革数观。传统的数观:数只是纯粹的数,即"计算+逻辑",数不等于计算,数也不等于逻辑。应该怎样呢?新的数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非常精辟即义务育阶段的数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育面向全体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不同的人在数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要多运用新技术。特别注重计算器、微机的运用。四要改革我们的课程。我们传统的课程重视基础。重视基础是好的,但过分的计算,繁锁的应用题占据了生大量的时间是不值得的。五要把习主动权交给生,小要力求实现: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
  二、小课程标准的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小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是体现三性: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具体来说:
  1、发展而。新课程标准首先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获得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知识,促进生的可持续性发展。(1)情感发展。小情感包括三个方面:①生对数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数的关心与喜欢;②自信心和意志力;③习数的态度与习惯。(2)认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①对自己的认识,特别是自我评估、反思和自我调控。②对数的认识。即初步感受到数的广泛应用价值以及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的美和数习的有趣味,初步体验到数的探索过程充满着观察、类比,猜测,初步体验推理是严瑾的结论,是明确的。(3)思维的发展。着重是归纳、类比,猜想、推测、论证、能力的发展,让生自己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类比、猜测是必要的。(4)能力的发展
  2、努力反映时代特点和义务育要求。义务育阶段的数课程将致力于使生体会数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
联系,了解数的价值,增进对数的理解和应用数的信心,会运用数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