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3:49   

生竟未能读通!要给“读”定一个指标,低年级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生对重点句段要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的会背诵、默写。要以“读”贯穿阅读,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间。写的训练也要加强,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

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相应地安排写的训练。如“精读品文字”,课文《小站》有一段写小站喷水池的文字,可用尝试性的“写一写”品味怎样准确运用方位词语、修饰词语,师板书:月台--喷水池--假山--小树--喷泉--小宝塔。让生把这些孤立的词语连起来,写出“精心设计”的喷水池。

作业完成后,师让生看课文(或投影片)对照比较,品味课文中的方位词语和修饰词语怎样使这些事物构成一幅“精心设计”的生动画面:“月台中间有一 个小小的喷水池,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又如“熟读体情感”,《在炮兵阵地上》,熟读以后,可让生给彭德怀元帅写几句心里话。一位生这样写:“彭德怀爷爷,您在炮兵阵地上发火了,这不是您官大脾气大,而是您担心阵地的安全,祖国的安全,战士们的生命。您真是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好爷爷!”安排这样写的训练,既进行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语言训练,又加深了对彭德怀元帅思想品质的理解。

训练要严格要求及时反溃“训练”本身就包含着“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就是对生的“练”作规范化要求,作指导、点拨、矫正,使生的“练”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形成技能。课堂应该体现这个练的过程。针对目前要求偏高,训练不扎实的弊端,要强调低起点,严要求,从写好字形、读准字音、读(写)通句子等基本功抓起。要及时对生练习的正误、优劣作反馈评价。如《小交通员》,师让生用一句话说说(写写)第四 段的主要意思。一位生说:“爸爸称赞立安在敌人面前能随机应变。”另一位生说:“立安遇到敌人能随机应变,受到爸爸的称赞。”两种说法意思都完整,但哪一种表达更确切呢?通过比较,肯定后一种说法,因为课文的主人公是小交通员立安。

三、从以集体为主转变为在师指导下的生个体习为主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的本质是习。可是课堂的现状是集体活动太多。师不断面对集体提问、讲解、讨论,生没有习的自由,没有“潜心会课文”的时间,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匆忙地在课文中寻找用以回答提问的片言只语。的时间大多在生等待提问,以及师和几位生一问一答中流逝!

其结果,且不说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易形成习惰性,不能展示习的过程,语文训练落空;只为少数反映灵敏的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多数生当“陪客”,热闹的场面是一种“虚肿”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模式,建立在师指导下生自为主的新课型,这种新课型在的关系上有两点是必须强调的: 

1.保证自凡目的在于引导习课文的提问,要求生经过研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回答的提问,朗读、默读、归纳课文意思、读与结合等等比较重要的训练活动,师都要在提出习要求和提示习方法以后,给生留有充足的自时间,不要急于集体讨论或指名回答。生自,一般先细看课文,再读读议议(练练);师在生中间巡视轻声作个别指导,指导的重点是有困难的生。这是因材施的极好时机,如果课内及时辅导,课外就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在生自、读读议议(练练)的基础上,方可适当组织集体活动,交流、评价习结果,揭示习规律。(1)提出习任务、指导习方法→(2)生自(读读议议写写)集体交流自结果、反馈矫正。这样的循环在一节课内至少两次,其中“生自”是中心环节,时间要有充分保证。

2.精简提问、精当讲解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疑问、启发思维。但提问多了,生被动应付,难以主动习,如果养成习惯就更糟,生离开提问就无法自,丧失习能力。精简提问就是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只提少量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示范性的问题,用以引导生自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无疑者,须有疑”。师要由自己多问转变为生多问,特别在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写?”如《小音乐家扬科》有个句子:“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回家来篮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来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