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今年看到的一篇辽宁省的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是歌颂进步的,有的人批评这个题目不好是逼着中学生歌功颂德。其实我们说米卢就是今年花盛去年红,这句话原来出自欧阳修的词,词里说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去年花更好,原来用于歌颂茫然现在用来歌颂进步是一个进步,其实也可以带来花儿不实,花儿是红,但是没有果实。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就是写的形容工程,形象工程确实很红火,但是劳民伤财,但是是建立光明的基础上,希望社会没有这些弊端,我们同学考场上的作文主旋律应该是放在正面上揭示。 主持人:其实也那一段学习心里的一个反映,学生时代光明的东西更多。 王大绩:我们整个社会都希望孩子们内心充满阳光,我们也尽力使他们生活充满阳光,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既然有阳光必然有阴影,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阳光,就是阴影也是因为有阳光才出现的。 网友:我要是想写好作文是平时看一些名家的习作还是看一些专门的话题材料比较好? 王大绩:我觉得什么都好,没有不好,甚至有同学问我老师我把现代汉语辞典都背下来有用吗?这肯定有用。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准备高考不只是艺术品质和聪明才智的竞争更是效率的竞争,我们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更高的效用是最好的。所以同学认识好自己熟悉的生活专门准备是很必要的。至于说在初中时代、高一、高二时代或者进入大学以后再更广泛的涉猎当然很好,但是高三的时候只有半年的时间要做那么多事情还是尽可能珍惜时间,让它发挥更高的效率。 网友:王老师能说一下写话题作文怎样找到切入口吗? 王大绩:话题作文是以一个引子来引入,就这个话题进行发挥。这个切入点有一个提示的故事或者提示语,之所以是提示语就是有一种启发,启发我们找到切入口的一个目的。另外还是前面说的那个话,如果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是有充分的准备,自己准备好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盆土,在里面充分的浇水和施肥,就把这个话题种在花盆自己就好了。 我有一个学生去年参加高考,他特别喜欢柳宗元,他读了很多诗歌,大概父母在晚餐的时候也和他聊柳宗元,这个孩子高二时候作文就尽量写柳宗元,高考这篇作文他根本不用思考,任何话题都写柳宗元,一定会写好,他去年高考作文是满分。 网友:我找到了写作话题,但是写着写着面就大了,有点跑题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王大绩:我觉得作文应该是海阔天空,但是同学们也要知道一句话,就是形散而神而不散。写文章用什么材料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表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表述,但是自己心里的主心骨不能丢。同学们生活中谈什么事情不会吧自己的主心骨丢掉,比如想父母给自己买一双鞋肯定会例出很多例子,心里里很清楚就是想得到这双鞋,所以同学们写作文也要时刻想着这个话题,你是为引发这个题目的看法举的例子。就好象风筝一样无论飞的多高总有一根线,这根线是牵动着作文的题目,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毕竟是应试作文。 网友:需要研究疑问几届的作文题目吗?如果需要的话应该如何研究。 王大绩:可以这样,如果按照我前面说的准备作文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接受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例如我准备写这个方面的题材内容就拿以前的作文题试试看能否写好。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例如在2003年高考北京考场我们阅卷出一个满分作文《十个海子的复活》,当时的标题是转折,他写了一个副标题,这个同学是师大附中的,他特别喜欢海子,语文老师知道他的爱好,就把海子的全部诗歌推荐给他,他的语文老师给他一个忠告,我们现在读海子不是读着玩儿,要以海子为镜子、感悟人生,所以日记中他多次记下自己的考试,模拟考试二月到五月,大概十篇模拟考试的文章,无论什么标题他都写海子。我想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点,他这篇文章写了一千多字,但是一个字的涂抹都没有,这就是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感悟,在作文题中让它生长出鲜活的绿色。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假如要写这个范围就想想以前的作文题怎么写的,以前的作文题写了,明年6月7号我要面对那个题目当然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写的很好。 主持人:主要是培养平时的这一盆土。 王大绩:这里面是浇水和施肥,能不能催生出鲜活的生机,立足于生活实际的文章关键于水和肥,对于同学来说最难的是感悟,绝没有同学没有生活的,谁都是一天24小时过的,只不过这种生活、那种生活不同而已。现在我们看到有的作家写的回忆录,都觉得人家的少年时代那么丰富多彩,现在自己的生活这么平淡无味,实际都一样,只是高尔基、王朔他们对自己的童年有感悟,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阅历后再回味自己的童年也会同样生机盎然。有一句话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就和我们生活中的感悟一样,只要自己真切的体会后才会有感悟。所以同学们最后要集中精力,只有在自己熟悉生活中最容易形成感悟,我们不能提一个喷壶到沙漠中浇水,但是浇好自己的一盆土还是可以的。 网友:看过一些专家、作家写的文章多强调于多读书、多读报,读报对于写作真的很重要吗? 王大绩:这是前面说的一个问题,肯定没有没用的,肯定都有用,关键是什么时候酝酿成熟,能够使得这颗种子长出来。我前面也说过,不可能在广袤的田野我们都浇水,有一种说法是大语文观这是老师的理想,其实按理说真的多读书、多读报,世上的人没有一个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的,我们说陈岑、高士、王维、孟浩然都是田园诗人都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金庸、古龙写武侠,孙犁、赵树理写农村,我们如果请他们换一个位置,请赵树理写武侠,请金庸到农村住下让他写《小二黑结婚》想想怎么样,在多方面的涉猎后要走上自己的一条路,金庸迈进了武侠这条路,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这样。一个同学形成生活感悟的一个方面,最容易的只有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如果不熟悉的生活得来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不能和他的成长经历结合在一起。我们把应试的目的怎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从作文这个领域来说,大概这是最好的方法。 网友:老师你好给材料作文的命运会怎样?材料对内容到底有怎样的约束作用? 王大绩:材料命题是99年以前高考中比较盛行的,盛行若干年的文章命题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制约考场上出现那些抄袭的现象或者是宿构,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必须让同学从给出材料中读懂,从里提取出材料的观点以及自己选材的方向、立意的方向,就使得作文的考试受到了阅读能力的极大制约。首先要把给的材料读懂,但是毕竟是写作考试,至于阅读能力,试卷中有阅读题,但是写作题的成败首先受制于阅读能力时就不能把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