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2 唐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赏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 长河:黄河。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3.作者简介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背景介绍《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