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第二章种子的萌发第三节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8:09:0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了解种子休眠的特性及休眠的意义,了解种子还有一定的寿命及测定发芽率的意义。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应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于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到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期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荫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本课的难点是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因为,说清种子萌发需要这些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当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解决这个难点需要进行演示实验,但教材第29页的演示实验不够充分,它只揭示了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没有演示出种子内因的作用。所以,应用右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演示,这样就比较全面了,另外,在此课之前或之后要让学生参与一些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实验,以加深对种于萌发条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本课一般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实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烧杯中经过一周培养的12粒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展开讨,最后得出结论。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用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人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提前一周做教材第29页的演示实验,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将实验的结果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师并不多讲,而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这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讨论要组织得热烈、有序,把握时间和进程,就像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让学生用手做,用眼观察,用脑思考了,用嘴说出,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这样的课难度较大。

三、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本课可以从复习种子的成分开始,用几个简明的问题让学生回忆起种子内的基本组成成分,然后提出:“种子内为什么要贮存这些成分呢?”“有了这些营养物质就能够使种子萌发成幼苗吗?”“为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还可以直接从种子的萌发引入,例如,首先向学生出示一株植物(盆栽花卉或移植到花盆内的农作物),然后提出问题:“这株植物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种子是怎样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体的?”在学生回答出:“需要施肥”、“需要浇水”、“需要土壤”、“需要适宜的温度”之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一粒种子要长成一株植物体,需要许多条件”,“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种子荫发都需要哪些条件”,引出本课主题。
  还可以有第三种引入方法,可以从一周来的准备工作开始,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然后从学生的实验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全都浸入水中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沾不到水的种子也不发芽?”“种子萌发到底需要还是不需要水呢?”将学生引入萌发条件的讨论中,初一的学生看问题一般是较单纯的,种子萌发需要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完全浸入水中的种子却不能萌发呢?他们不能理解,这就可以激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从而引入对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讨论。

2.新课的设计:
  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引言或引入方法,所以,具体的教学过程安排也就不同了,现以:“从种子成分的复习引入”来叙述一下新课的具体安排。
在引入本课主题后,教师可以依下列顺序安排讲课过程:
   (1)出示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一粒种子可以萌发?而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依次让学生找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
   (2)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因,即温度、水分和空气。在此要讲明为什么,如低温使种子内的物质转化处于停顿状态;缺水则使种子内的营养无法被胚所利用;空气太少影响了种子的呼吸,从而不能提供给种子足够的能量等等。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而且还了解了这些条件怎样影响了种子的萌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让学生再观察演示实验,从种子本身来发现问题,这时学生会很容易地看出,有完好胚且外界条件适宜的种子才能萌发,而即使是外界条件充足,种子本身的胚被破坏了,种子也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内部条件也是必需的。
   (4)此时教师可提出一关键问题:“一粒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够萌发吗?”可能学生会不知该怎样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大胆的假设,认为能够萌发的学生要讲出理由,教师并不急于评判,而是让认为不能萌发的学生也讲出理由。
   (5)在学生期盼老师给出正常答案的时候,教师要从分析问题开始,逐渐将正确答案揭示出来。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不同厚度种皮或果皮的种子,请一位或两位同学说出将它们同时种在土壤中,哪个先萌发,哪个后萌发,学生一定会认为皮厚的不易萌发。至此,教师可以讲述:除了有完好的胚以外,还有一些种子本身的其他条件也对其萌发起着作用。
   (6)引出种子的休眠现象问题和寿命问题,并充分举例说明(课后小资料中有例仅供参考)。
   (7)小结并出示萌发过程挂图,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内外因条件之后,再了解一下种子的萌发过程,也就是胚的各部分将生长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器官。此部分内容可以简单叙述,并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
   (8)让学生从所了解的农业生产过程或刚刚学到的知识中谈一谈种子的萌发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以此来明确本课内容的重要意义。(农民在收获后,准备第二年耕种时都要进行换种,即用刚收获的粮食到种子站换取明年所需的种子,该种子的发芽率是农民最关心的指标之一,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就直接用到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在普及科学种田的今天,此课的内容尤显其重要)。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