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第九章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第一部分)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8:06:29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教学目标

  1.理解某些不良习惯对神经系统健康的不利影响;
  2.理解某些卫生习惯对神经系统功能的保健作用。

  说明: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基本原理--反射之后,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卫生保健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能够形成更为自觉的保健意识。所以,首先可以将一些不良习惯对神经系统健康的危害作为认识的起点,提出目标1的要求,然后再把合理的卫生习惯对神经系统的保健作用原理的认识作为目标2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首先把目标1的问题先行摆明,使学生有所领悟之后,对目标2的问题就会顺应性地产生求解的学习动机。

难点、重点分析

  积极的休息与科学用脑的问题,应该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分析:若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卫生习惯的保健作用,关键是明了其中的道理。交替的活动为什么可以认为是积极的休息?善于用脑和勤于用脑的科学道理是什么?若从生理学原理出发探讨这些问题、明了这些问题,确实有相当难度。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对教材中的这些观点给予认同,则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怎样突破这样的难点呢?原则上还是应该考虑从直观性入手,先从感性认识上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积极休息的生理效应,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前面曾经学过的关于反射活动的理性认识用来分析、理解科学用脑习惯的问题,也就是使这些知识再具体化。如果这样处理教学过程,我想,不仅能有效地突破难点,而且也会使本节教学的重点问题被突出出来。
  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交替活动是积极的休息,可以在课上进行这样一项实验:
  选出体质相当的甲、乙两位同学作为“屈臂实验”的受试者,由老师发令并计时,其他同学观察和计数受试同学在实验中屈臂频率变化的情况,按下述步骤实验。
  (1)先由甲同学用右臂做半分钟尽量快速的屈-伸臂运动,然后停止下来休息半分钟,接着再用右臂做半分钟屈-伸臂运动。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甲同学这先后二次屈臂运动的次数。
  (2)再由乙同学用右臂做半分钟与甲同样要求的屈臂运动。但第一次右臂做完半分钟后,立即改用左臂继续做屈臂运动半分钟,然后再用右臂做屈臂运动半分钟。也就是说,要求乙同学用“右臂-左臂-右臂”交替运动的方式做屈臂运动实验。同学们观察并计数乙同学的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同学们将前面实验记录整理成表:

受试者

屈-伸臂运动(次)

0-30秒

31-60秒

61-90秒

(甲)

右臂运动

安静休息

左臂运动

104

83

(乙)

右臂运动

左臂运动

右臂运动

102

100

94

     [注:表中数据为本人实验结果,供参考] 

  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得出适当结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到“交替活动是积极的休息”,能对这样的观点给予认同。

  像这样的实验活动,教师还可视学生教学班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小组(3~4人一组)进行,然后全班同学一齐对各组实验数据做平均值统记处理,更能使实验结果具科学性。

  如果我们能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由教师或由学生设计的探索性实验,重要的作用决不仅是为了解决某些知识难点、重点的处理问题,而且还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我们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就更要强调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

  至于理论知识的具体化,也就是能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处理(分析、解释、解决)具体问题。或者说,是将已有的潜在能力,外化为处理问题的实际过程。

  例如,考虑到学生己形成的认识中具有: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有着各种不同功能区

   神经系统内的联系结构- 神经系统调节的整体协调性

  各部分中枢之间存在各种联系

   经中枢综合处理信息- 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的建立具有易变性

  这样的结构体系,可以将“善于用脑”和“勤于用脑”的有关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并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去给予解释。但教师的启发性指导作用是很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发问和启发学生:

  “动静交替与变换内容式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与‘积极休息’的原理是否有共同之处?”

  “及时复习,为什么对巩固知识的效果有更好的作用?这与条件反射的形成特点是否有关?” “勤于思考,为什么能促进思维的敏捷和记忆的深刻?思考的过程是否与高级神经中枢各部分间的联系有关,是否正是这种联系建立的某种过程?它与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是否有关?”

  “开阔眼界为什么能够有利于智慧的增长?‘智慧’是否为高级神经活动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与形成条件反射的规律有什么关系?如果有机会感受丰富的信息,是否会对‘智慧’的发展更为有利?”

  总之,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中需要理解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并且可同时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谈感受。例如可以谈谈“你复习功课是不是及时的?”“你复习功课的内容一般是怎样安排的?”“谁最爱向老师提问题?”“你有了问题时,一般会去怎样寻求解答?”等等。这都是从“使学习具体化”的要求考虑,有必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内容与程序:

  以上罗列的只是教材内容中抽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在这些认识的基本原理上,除最后一条外,彼此应是平行关系。所以,教学实际程序可以随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