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常见生物教学模式的心理学探微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4:03   

  

  马克思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的认识行为)提供心理学依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心理学基础的差异,产生了迥然各异的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几种常见教学模式的策略体系进行探察,以期把生物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推向深入。

  常见生物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概述

  1.讲授接受式。

  这是一种按照教材内容顺序,连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技能,学生耳听手记的教学模式,以“三个中心”“五个环节”为其主要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始终、牢固地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被视为被动接受的客体。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按一定规律运作的,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不例外。讲授接受式教学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阻断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心理过程,妨碍了对学习材料的正确加工和转化。再则,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不承认学生认知活动的批判性,总是令学生唯命是从,这就剥夺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课用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老师“满堂灌”,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直听,听来味同嚼蜡,无精打采、兴趣全无。随着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头脑中的记忆也烟消云散了,始终没有真正弄清遗传规律的实质,结果吃了“夹生饭”。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刺激—内部心理—反应”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则是“刺激—反映”过程,因内部心理活动的缺少,学生只能对知识机械地储存或复制,不能把对知识的储存、复制,转变为对知识的选择和批判,妨碍了智能的发展。

  2.设标达标式。

  这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理论,按大纲要求,分层次地设置教学目标,学生按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最终达标的教学模式。布卢姆有一段著名论述:“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合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学好的,其他学生也能够学好。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1986)同时又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卢姆“掌握学习”的理论,是“使95%的学生都能学好”的、积极的、乐观主义的教学,这无疑是现代心理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设标达标式教学突出一个中心(达标),注重两个贯穿(情意教育、因材施教),一方面承认学生的智力在先天和后天上的差异,又没有对这种固有的差异束手无策,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差异的先天性、固定性的看法。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感,消除他们的失败感。在认知策略上,主张强化刺激,以增强理解、记忆。但是,仅从目前情况来看,设标达标教学往往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认知领域,把观察、感知、思维过程当成对某一概念、原理的验证手段,这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欲望、兴趣;再者,“掌握学习”是目标收敛性教学,其中的形成性评价标准是绝对评价标准,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力的提高。

 3. 启导探索式。

  启导探索式教学模式是对布卢姆的单元达标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来的。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贯穿着引疑、质疑、探索、发现活动, 教师秘而不宣地引导,学生“从心所欲”地学习。正如赞可夫所讲:“要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和答案。我们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启导探索式教学模式不但注意了学生的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质”这3个变量对教学的影响,而且重视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的作用。

  例如,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一节课的教学,如果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讲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然后再做实验来验证,这就又回到传统的结论式学习的老路上去。启导探索式教学模式则引导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先让学生找来大豆、绿豆、碗豆、红豆、蚕豆、花生等种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各种种子一一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种子的结构,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对照教材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把观察的结果进行思维加工,最后总结出种子结构的特点。这样,“种子的结构”一节课的教学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启导探索式教学模式因对问题探求的过程性、参与性和责任感,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带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性,便于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也有利于创造想象的升华。通过对探索结果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发现能力。

  现将上述3种教学模式的心理表现列表比较如下:

  显而易见,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尽相同,学习的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各不一样。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心理学基础。

  我们的实验证明:教学模式和心理学应用(个性、认识、情感等)之间存在着双向互扬和双向互抑作用。好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好的心理学基础,好的心理学基础又反过来强化了教学模式的功能(下图所示)。心理学基础有缺陷,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把心理学应用于教学模式需掌握的几条原则生物学研究的是奥妙无穷的生命科学,它区别于其他的人文科学,也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自然科学,有着自身的结构系统和独特的研究方法。

  按照现代教育关于“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心理学应用于生物教学模式需掌握以下原则:

  1 强化刺激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多种信号(文字的、语言的、形体的、色彩的、音乐的、气味的)交替刺激人的感官,可增强人的注意力,产生深刻的感觉和知觉,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用多种信号强化刺激多种感官,是心理学应用的一个原则。目前兴起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学、板图板画教学等,都有助于强化刺激。

  2 满足需要原则。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的积极性往往表现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心理又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内部力量,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实验条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那种一块板(黑板)、一支笔(粉笔)、一根杆(教杆)、一张嘴的干瘪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只能使学生倒胃口。

  3 个性发展原则。好的教学模式能促成学生个性心理的良好发展,学生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策略,使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因此,生物教学模式要把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教育效果是辩证统一的。

  4 成功体验原则。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不能通”,常遭失败的痛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与教师所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失败就在于此。他认为,教师的“教”既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但又不能“挑”得太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尝一尝成功的心理体验,并产生继续摘桃子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黄仁发.心理学漫话.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2 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3 秦骏伦.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4 崔振.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北京: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出处] 中学生物教学 1999.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