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的思路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43:46   

  

1 教学指导思路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比—变通—整合—发展”4个层次上完成教学活动,完成间接学习、编码学习、发现学习。在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氧呼吸过程的思路;通过变通学生自主寻找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通过整合学生完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的学习过程,同时归纳类似内容的学习方法;通过发展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使学生的认识升华,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意义的创造性思维。

2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不教”,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其关键在于学会自我监控,即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具体学习策略的使用。

 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初步寻找有氧呼吸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知识说明有氧呼吸不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再引导学生应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反应前后各原子数守恒规律)和生物学有关知识归纳有氧呼吸的过程,使学生初步领略学习策略寻找的途径,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发现的有氧呼吸学习方法,用于类似内容(无氧呼吸)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占有、运用、享受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在完成知识迁移的同时,诱发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再次,引导学生在构建此类知识结构的同时,寻找记忆的关键内容,把握思维链条的关键,提高记忆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本课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用途,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通过有氧呼吸的过程式学习,不仅使学生发现了学习的方法,也为无氧呼吸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氧呼吸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化解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以光合作用为依托,对比学习,逆向思维。同时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点,本课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转变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上至关重要。因此,在围绕有机物分解的物质代谢过程时,要强调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ATP)的形成。本课也是学生构建生物体内能量传递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

3 学法设计思路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学生发现学习有氧呼吸的方法,完成对学生进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学法指导。

 通过自学无氧呼吸,学生掌握并应用发现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完成自我监控策略的学法指导。

 通过寻找本课的关键知识点,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完成编码学习策略的学法指导。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大胆求疑、质疑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4 作业设计思路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课堂巩固训练题要做到深浅有度,形式多样,按照“前有联系,后有伏线,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原则精心设计,以便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和深化;同时应用练习寻找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构建编码学习(生物界能量的传递)的基本框架;最后本着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原则,设计讨论题,在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的同时,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