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生物学问题解决的规律及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37:47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生物学新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大纲要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被动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能动的构建自己认知体系的过程,这种过程从问题提出开始,通过学生自己的逐步探索、加工和创造,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1 生物学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集“思考”、“探索”、“建构”、“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1充实基础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中谈到,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从事高效率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设疑的前提,其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知识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为课堂学习新内容,解决问题提供智力支援。

  知识准备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提醒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深化知识背景,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如学习“无性生殖”时,通过自办的《生物知识报》向学生介绍无性繁殖的方法和“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等实例;分析“中耕松土具有保水作用”时,先让学生回想物理学上学过的毛细管原理等等。

  2.2提高设问艺术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设问艺术关系很大,它主要表现在问题本身的科学性,问题的数量要求,问题提出的时间,问题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问题本身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1)目的性、针对性强;(2)问题所含的潜在的信息量丰富有效,即将问题信息和学生的认知中已有信息“挂起钩来”,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科学的设问,要做到:了解学生,面向多数,掌握认知水平;梳理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如在讲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时,教师提出:把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切去,左侧放置已培养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且左侧单侧光照,胚芽鞘的长势如何?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向左弯曲,因为有单侧光,有的说向右侧弯曲,因为左侧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有的说因为无尖端,单侧光不起作用,仍向右弯曲。争论使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2.3加强实验实践 新大纲设计了六种类型的实验:(1)观察实验: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2)定量、定性分析:如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脱氧核苷酸的提取与鉴定;(3)模拟实验:如通过模拟分子杂交鉴定人猿之间的亲缘关系;(4)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植物向性和感性实验;(5)基本技术实验: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6)实习实验:如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调查实验。针对大纲要求,教学中,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野外采集、观察或实验,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使之体会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2.4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主体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问题解决的知识及方法论基础时,教师就要作一定的知识铺垫,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生物学问题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由陈述性知识构成的问题,重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由程序性知识构成的问题,重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3)由策略性知识构成的问题,重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4)由以上三种知识相互综合的问题。对于策略性知识构成的问题,其难度最大,解决起来也最困难。此时教师就要把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尝试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掌握。如遗传系谱分析一直是历届学生的学习难点。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心里仍然没有底,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解决总理的方法和规律。笔者总结出了系谱分析五步法:第一步,判断显、隐性遗传(采用“假设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