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4 18:58:45   

  

 

      冯建军

 

  实施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本,课程的实施以知识的传授和继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

一、确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

  创新教育不只是创造力的教育或创新精神的教育,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健全人格,在基础性学力之上,着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具体来说,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统一

  创新教育不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并不是说,知识量越多,就越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问题的关键在于获取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获得的知识,这是一个知识观的转变问题。当前关于知识的认识,局限在陈述性知识,即个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倡导一种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同一个“知识”概念里,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在中小学课程中,大量表现为学科知识,包括自然、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人们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技能,包括关于概念形成、规则习得、迁移的知识、判断解决问题的知识、关于创造的知识和技能。程序性知识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尤为重要,.但一直为我国教育所忽视。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学习的方法、技能,自我教育的策略,以及进行自我反省、认知、监控的元认知知识等。在信息社会中,知识信息无穷无尽,“学会”永无止境,“会学”更为关键,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会学习”,而且还包括信息社会凸现出来的“学会获取信息”。

(二)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

  基础教育既要体现其普及性、基础性,又要体现其发展性和创造性;既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又要促进个体自身的自主发展。为此,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在能力层次上必须强调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基础性学力是作为受教育者共有的基本要求,它包括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基础性”不仅是国民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再发展的基本要求,它为发展性、创造性学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发展性学力,是指学生在终身教育和未来发展中的最基本的内在动力,包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捕捉、组织、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自己的反思能力、自觉进,行心理调控的能力。创造性学力,是学力发展的高级水平,指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能力。创造性学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强调思维的深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基础性学力是生活之本,发展性学力是自我发展之本,创造性学力是社会创造之本。基础教育既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强调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和未来生活的创新打下基础。

(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

  知识和学力,都是认知的范畴。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根基,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塑造,所以,它必须强调心理发展的完整性。单纯地着眼于智力活动或智力发展,人格是不可能获得健全成长的。为了完整人格的发展,心智发展必须和情意发展相统一。但现代教育中,唯理性的倾向使现代教育的课程体系只注重培养人的卓越知性和智力的发展,缺少情意课程、人格课程,使非理性的情意因素在人格生成中断裂和凹陷。当代教育目标的发展,已经颠倒了传统目标的三个层次,把“态度”摆在新的三层次的首位。就人的创造性而言,它不仅包括创造力,而且也包括创造性人格因素。实际上,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影响人的创造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创造力,而是创造性人格特征。

  完整地理解教育中的情意因素,应该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思想和品德三方面。但对创新教育而言,更应该强调好奇心、求知欲、敢冒风险、敢于挑战权威、质疑问难,能不断否定和超越自身的精神,强调热爱真理,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反映,它属于课程结构中以内容为维度的结构。根据课程目标的构成,我们认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知识课程、情意课程、活动课程与自我发展课程。

(一)知识课程

  知识课程是突出学术性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符号性工具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使他们从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求知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工具课程和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分科和综合课程。

  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知识课程强调:第一,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即要选择人类知识的核心和精华作为学科知识,在学科中注重理清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除工具性课程外,要把大量的学科知识按综合课程的形式组织。第三,课程内容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把关于生活的基本知识和适应时代要求与人类生活十分密切的知识内容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以主题单元的综合形式呈现。总之,知识课程不应等同于传统的学术性分科课程,它力求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知识性与实践性之间的融合统一。

(二)情意课程

  情意课程包括培养人的道德风貌的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发展人的艺术情趣、陶冶人的性情的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以及培养人的自信心和顽强意志,预防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和心理保健方面的课程。情意课程不仅用显性课程的方式呈现,更体现在隐性课程的大众传媒、社区环境、校园文化和人际交往中。对情意课程只能施以人格化的教育方式,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人格。

(三)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活动课程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养成他们的探求精神,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发展的要求。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