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物理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改革中的2000年物理高考(全国卷)试题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3 14:11:08   

  
  
  
  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在1999年改革的基础上,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1.进一步缩短了试卷的长度,调整了试卷的结构
  
  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由1999年的24道题减到了22道题,进一步增加了考生思考的时间,这不仅有利于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更好地发挥水平,而且有利于改变时下注重高强度训练的复习方法.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在试卷结构上也作了调整,进一步减少了客观试题,增加了主观试题,这反映了物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过程和表述能力进行考查的趋势.
  
  2.试题考查的内容更加注重联系实际,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在22道试题中,除8道试题是对某些知识点作直接考查外,其余试题都是根据某些实际问题立意的.从联系实际的选材来看,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联系高科技,使试题更具时代特点.例如,第22题选材于核子研究中的“双电荷交换反应”,第20题选材于卫星通信,第19题选材于激光测速,第10题选材于探测器的空间定位等.
  
  3.2000年物理高考试四明显突出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与往年物理高考试题相比,突出的变化是:
  
  (1)注意了考查考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例如第20题,此题中只有计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和信号传递时间t属物理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运用到地学中经纬度的知识、数学中余弦定理的知识,而且考生还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整地作出此题.
  
  (2)注意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第16题,要求考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并且提出了方法简捷、测量精度尽可能高、可测得多组数据的设计要求.显然,这是在较高的水平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质.考生必须能够判断出利用如图1甲、乙所示的电路,采用伏安法测量是不可取的.理由是调节变阻器R2的滑片,电压表V的示数最多只能在0~0.4V范围内变化(图乙电路),无论是尽可能精确地测出电压,还是实现合理地测得多组数据,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只有作出了上述判断的考生,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利用其他原理或方案来测量,其中或者想到把电流表A2作为量程为0~0.375V的电压表使用,仍采用伏安法测量的考生;或者想到来用并联分流原理来测量的考生.才能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测量电路(选择分压电路是为了保证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不超出量程).
  
  
  
  (3)注意了考查与考生水平相应的创新能力
  
  如何考查与考生水平相应的创新能力,应该说仍是一个探索和研究中的问题.在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中,有些试题体现了这一精神.例如第16题,要求考生设计测量电路.如前所述,只有想到把电流表作为电压表使用,来用伏安法测量的考生;或者想到采用并联分流原理测量的考生,才能完成电路设计.这道题不仅是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质,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考查了考生的创新能力.再如第10题,探测器的空间定位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探测器空间定位所涉及的力学原理是考生已具备的知识,只要考生能依题意画出如图3所示探测器的空间“定位”示意图,便可以求出“定位”后探测器沿正向的分速度=,沿负向的分速度,由此判知,探测器在“定位”的过程中,沿正向应减速,沿负向应加速.再根据运动和力的知识,应该开动哪个喷气发动机(即应施什么方向力)也就可以判断了.对考生未学过的某些实际的或理论的问题,从中选出与考生水平相应的一部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能否对此或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可以算是一种“创新能力”.如果这一理解成立(并不一定全面和准确),笔者正是从这一理解认为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在考查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体现.
  
  以上是对2000年物理高考试题(全国卷)提出的粗浅看法,意在引起明年考生和组织高考复习教师的思考和研究,探讨改变高考复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