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普通高中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19:52:59   

6.写英语懂得笔头上运用英语传递信息进行交际,也是学习的目的,而且写是四项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因此要重视写的练习。高中的写与初中的写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即"写话"。而高中学生要琢磨组句成段、连段成文,考虑篇章结构,而且语言从口语逐步转为书面语。因此,需注意语言结构合理、用词恰当、表达通顺、书写工整、拼法正确。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经过酝酿和收集资料,确定要写的内容;理清思路,拟定提纲,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起草;修改润色;定稿并誊清。像这样写出的文章可以达到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表达基本正确。

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应该相信他们的潜力很大,教师要加以引导,不可包办代替,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制定学习目标,定期检查

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采取对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想情感教育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点都可纳入思想情感教育的范畴。《大纲》规定了"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情感是一个人对他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对他所认识或所做的事情的内部态度的不同形式的体验。[①]有些心理学家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道德感是以人对人、人对社会的态度为其内容的。属于道德感的有:爱感、同情、善心、仁爱、忠诚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真理都是崇高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具有这些情感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英语选材范围很广,可以用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要让学生清楚,做新世纪的人必须参与社会生活,每个人要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角色义务,这就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英语教材中大量的内容是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代世界热点问题。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改造世界的情感。教材中也有关于人际关系、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可以启迪人生,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而不自悲;对待他人真诚热情,而不虚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努力,而不轻率。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师生之间的诚挚关系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而且对学生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美感表现了对各种生活事实及对艺术的反映的态度。美感表现在对各种事物的评价之中,识别和判断它们是真、善、美、高雅,还是假、恶、丑、庸俗。美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的意识形成过程的产物。在综合国力剧烈的竞争中,一方面要发展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英语课可以利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作品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使学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树立起道德伦理的标准,摒弃那些落后、糜烂、腐朽的思想和陋习。

理智感表现与反映一个人对认识过程的态度。属于理智感范畴的有:兴趣、求知欲、热情、发现、意志、毅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熟练,而且不断加强学习的动机。要产生兴趣,就需要有新鲜感,甚至神秘感。爱因斯坦说过:"我们所能体验到的最美好与深刻的情绪,这便是神秘感。这里是一切真正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语言教学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知识性和趣味性强,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使他们发现新的东西,并对其产生热情。这里有个矛盾,就是所学语言有限,不能要求过高。如果要求适中,学生能够不断取得成功,而在英语学习中的每一个(那怕不大的)进步或成功也会激发起兴趣和动机。

意志是人在达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我国学生不出国门要打好英语的基础,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中学6年的学习是磨炼意志的过程,订出的学习计划要坚持执行,有困难就克服,遇到挫折和失败不气馁,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努力,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不停地向前进,就这样逐渐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思想情感教育是人生的教育,非一个学科教育所能完成。《大纲》将它做为教学目的的一部分,表明人们对高中英语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三、文化素质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21世纪的人才应面向世界,具有对国际事物的理解力,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勇于创新,敢于竞争,为人类做出贡献。"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②]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深层基础是文化。高中英语涉及英、美、加、澳等国家英语的变体,涉及各国体态语的异同。要弄清这些就必须研究这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仅仅掌握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点不懂,是不可能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在实际交往中还可能产生误解,出现尴尬。《大纲》特别规定了“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一条,是十分必要的。

四、智力开发

"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也是《大纲》规定的一个教学目的。这一重要的教学目的过去被忽视,现在正式写入《大纲》,必然会对英语教学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观察语言的功能体现在言语的行为上,学生应善于通过观察使用英语的人的行为模仿习得。在中国,由于英语语言环境有限,学生普遍能观察到的榜样就是英语教师。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英语流利、语音语调标准、教态美、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生动活泼,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就是说,榜样所显示的行为的功能性价值高,学生反复观察学习的速度可以加快。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使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质量高的录像或电视节目可提供最好的榜样。学生在观察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地道的语言、自然的语调、表情和体态。由于印象深刻,这些听觉和视觉映像容易长时间记忆。教师还可以放手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的操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显示出其观察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自我矫正的调整,逐步熟练完成言语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观察认真、模仿得好的学生应加以鼓励,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观察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