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试谈新编高中日语教科书的创新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3:12: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日语》〔1 〕是根据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 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编写的,它遵循课程计划和 教学大纲推行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同时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衔接。关于这套教科书的整体 情况笔者已做过简单介绍〔2〕, 这里仅就编写这套书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谈几点认识 。
    一、新的编写思路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外语教学改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大纲立足于我国中学日语教学的 实际需要,在以往重视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强调不仅 要传授日语的语言知识, 还要提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日常交际用语”, 这是把交际教学思想引入日语教学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怎样在教材中予以体现,是新编高中日语教科书 必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通过学习和研究新大纲,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日语教科书的质量,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需要,必须深入探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把编写工作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继往开来, 勇于创新。
    (一)对编排体系的思考
    外语教科书的编排与外语教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日语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法的要求统一起来, 才能使日语知识得到合理的编排。
    回顾外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曾产生过多种教学法体系,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功能法等等。比如,乔 姆斯基首先提出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有人把他的转换生成语法观点应用于外语教学;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 学在美国和西欧有很大的发展,以它为理论基础的外语认知法应运而生;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的“功能 学派”后来居上,也在外语教学上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些教学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外语教学作出了贡献。但是 由于人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建立在某一种心理学或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 教学法难以得到普遍的认可,为此,博采众长就成了我们进行外语教学的法宝。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尽管教学 法的流派五彩纷呈,然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观点已经被人们广 泛接受。
    原高中日语教科书主要是以语法为纲编写的,着重体现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这样的编排体系已不能满足 新时期的需要。为了摸索经验,1993年、1995年和1996年我们曾分别作过三次有关日语教科书的调查,在教材 结构、课文题材和体裁、语法解说、练习形式、附录内容、音像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方面广泛征求了教研员、 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并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几种教科书的模式请教师们选择。统计结果表明,赞同既注重交际功 能又需要语法知识的占绝大多数〔4〕。 这说明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学外语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 应付高考上,而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师们从实际出发考虑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特 点,也肯定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的教师还提出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确实体现了教学大纲“在 高中阶段要侧重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5〕”这一要求,但对交际功能重视不够,应增加培养听说能力方面的 内容,选编有思想、感人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会话和阅读课文,实用性要强。还有的教师指出,应该把 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改变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从大局出发, 为学生的将来着想,使外语教学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6〕。
    客观需求和教师们的愿望,给新编高中日语教科书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和注 重交际的功能意念法在教科书编排上属于两种系列,以语法为纲就容易忽略交际功能;按交际功能编排又很难 把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包容进去。目前,编写教科书还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根据当时的情景灵活多变,只能是 固定的内容结构。为了既达到教学大纲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我们在主课文的编排上 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每课包含课文和会话两个部分,课文着重编排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会话则以大 纲规定的日常交际用语为主。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此外,新大纲在强调提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对文化视野和文化素质的阐述〔7〕,
    这也是培养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学习外语可以积累知识,领会和吸收新的 信息,从而发展思维,创造新思想,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还记载了不同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 学习外语的同时,也就了解到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这种深层次的融会贯通能进一步创造和发展各民族的 文化。外语教学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教科书的编写必须在提供语言材料的同时,让学生 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神,了解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开拓和发展思维提供丰富的文化媒介。
    为此,我们在编写新高中日语教科书时,注重贯彻以下三方面的精神:1.选编体现时代特点的活生生的语 言材料;2.有助于理解及掌握日语的解说和操练;3.注意介绍社会文化背景。我们把这三方面作为培养交际能 力和巩固教学效果的支撑点,以此构筑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同时,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运用直线式和 螺旋式相结合的编排方法,注意重现初中已学过的语言知识,阐述时也与初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以期达到温故 知新的学习效果。其中特别注意重现初中学过的交际用语,使看似简单的话语通过不同对象、不同场景下的再 现,给学生留下新的印象,逐步扩大日语交际范围的深度和广度。
    (二)对增加信息量与减轻负担的思考
    基本框架的确立只是教科书编写的第一步。传授日语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受到学生生理、心理的限制,要 使学科的知识结构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必须处理好日语学科与学生心理的关系。如果知识超过或不能 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就会出现误区。
    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言语习得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分析听说读写言 语交际的生理机制及其交际过程,我们可以获得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言语交际能力的心理规律。听和读是言语感 知的过程,而说和写是言语生成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言语感知,就难以出现言语生成。高中生经过十几年的耳 濡目染,长期感受着来自周围的实物、活动和环境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他们运用汉语思维的体系才逐 步在头脑中获得发展。中国和日本各有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也不相同,在社会制度、物质条件等方面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言语感知大多来自教科书和课堂。如果教科书只提供生词和枯燥句 式组合的一成不变的知识性语言材料,学生们感受到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将极为有限,这样就会影响他 们的言语生成。因此,这次新编教科书与以往不同的编辑指导思想是语言材料要新,信息量要大。
    新大纲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符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 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阅读量。比如过去的高中日语第一册只有18篇课文,而新 高中教科书第一册安排了20课,每课包括课文和会话两部分,累计为40篇。
    这么大的教学量能否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这样做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语言材料增加了,并不意味着 增加学生负担。新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量,但是,要把它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交际能力还需要 多方面的努力。教学思想的转变,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教科书的编写如果仅限于大纲规定的词汇 和语法,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只能更少。这是因为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是大脑通 过语言情景、过滤、加工和监控四个阶段处理语言材料的过程。其中,“过滤”指的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智力发展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验的限制和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绪的变化以至语言水平的差异,会在 听说读写活动中排除来自语言情景中的部分内容进入大脑。其实,这种现象在儿童学母语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 明显。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孩子知道和用来表达的词语越来越多,却无法统计他们忘却或排除了多少。因此 ,减轻负担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语言信息中“过滤”出必须掌握的东西。如上所述,教学大 纲规定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低限。增加语言材料信息量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获取大纲中要求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要求掌握的“陪衬”可以在“过滤”中予以排除。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我们在教科书中把各课出现的生词分为A、B、C三类。A是大 纲内的词,B是大纲以外的词,C是本书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从比较新、 旧教材的生词出现率来看 ,原高中日语教科书第一册共18课,阅读量约12000字, 生词499个,生词率为4.1%;而新高中日语教科书第 一册共20课(40篇),阅读量约22000字(不包括阅读文),A类生词336个(总数为633个),要求掌握的生词 率仅为1.6%。从这个视角可以看出, 语言材料信息量大可以解决阅读量小、生词率高、语言复现率低的问题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记忆和练习A类词的用法,把其它词作为辅助材料处理, 就不难做到既扩大感知范围 又不增加学习负担。
    (三)对利用母语的思考
    信息量大并不一定都要体现在教科书提供的日语语言材料上,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和汉语阅读 能力,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量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和需要,也是对课程教材改革提出的新的挑战。日本是个经济发达、科技信息 量大的国家。学生没有在日本生活的体验,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也知之甚少,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理解日语和用日 语进行表达。在中国教学日语,要使学生用掌握的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出需要运用的句子来进行交际,除了掌 握一些基本词汇之外,还必须让他们了解语言的背景知识。而这些背景知识完全通过日语语言材料来学习和了 解是不可能的,因此,编排用汉语介绍日语背景知识的专栏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好办法之一。
    这个办法在编写《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8〕时首开先例,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新高中日语教科书在 每课都编排了用中文介绍日本高中生和日本国情的专栏。但这些专栏只是学生学习日语的辅助读物,他们可以 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也利用母语获取更多的有关日本的信息,进一步了解所学国家的社会文化,促进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新的语言材料
    (一)选材新
    外语教科书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应把一定年级所需的学科内容系统而简明扼要地编排起来。无论学 生还是教师都希望语言材料是新鲜、生动有趣且能够用得上的。这就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者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 编写成有情节、有内容的课文,使教师便于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创设外语情景,学生乐于在真实和近乎真实的外 语情景中感知语言材料,加深印象。
    然而,在编写新高中日语教科书时,对原教科书的语言材料保留多少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调查结果显 示,原教科书的部分课文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有的教师提出尽量保留能用的课文可以减轻教师备课的负 担。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教科书提供的语言材料也会随着年代的流逝而变得 陈旧。外语教科书除了名著、名篇之外,课文所选的语言材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至于 教师备课的问题,在基本语言知识不变的情况下换一下语言组合,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无益处 。为此,我们在讨论这套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时,在尽量采用新鲜的语言材料上达成了共识。例如,在新编高中 日语教科书第一册的课文中,除了第1 课“我们的理想”是为了与义务教育初中日语衔接而在原课文基础上改 编的以外,其它都是新写的。
    (二)立意新
    新大纲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语的人才,提高整个中 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9 〕这一点是我们编写高中日语教科书 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此,在课文的选题和内容上除了编入语言知识,还要注意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特 别是中国曾有过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屈辱历史,需要让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历 史和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
    在面向21世纪、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今天,外语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必须为基础教育 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只重语法形式和机械性的句型操练,而应该“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 观察为基础,着眼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10〕。为了 更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新编高中日语教科书1/2以上的课文、会话及专栏内容与高中生的学习或日常生活 有直接关系。在编写课文、阅读文和中文专栏时,我们不仅从内容的视角,还力图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唤起高 中生的共鸣,努力将每一篇课文都推敲成精品。
    (三)合作方式新
    要做到语言地道、内容新颖,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借助国内社会力量的同时,与国外专家合 作编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1〕。在这方面,国内已有广泛影响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新编初、高中英 语教科书都有过成功的先例〔12〕。而这种合作方式用于编写中学日语教科书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可以说,这种合作是在邓小平同志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得以实现的,其成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日语》集结了中日双方编写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本套高中日语教科书的编写以中方为主、中日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程序大体上是在正式编写之前,由中 方根据新大纲制订出整体编写计划和每册的具体编写方案。之后,日方负责课文、会话文和阅读文的执笔;中 方负责解说、练习、专栏、单元小结、附录等其它部分的执笔和全书的编辑加工,并负责版式、封面设计、绘 图、排版等全过程。这套教科书不仅为我国的日语教学服务,还成为联系中日人民感情、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 纽带。
    中日合作编写教科书不仅保证了语言质量,还较顺利地解决了著作权问题。同时开掘了新的适合中国国情 的日语教学方法,促进了我国中学日语教学的改革。这种合作还加快了与教科书配套的系列化教材(包括教师 教学用书、音像教材等)的编写和制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了趣味性,为达到提高中学日语 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三、新的编排形式
    在新编高中日语教科书时,力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好的内容还需要丰富、生动的形 式加以体现,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联想。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速度还不能满足外语教学的 需要,特别是乡村办学条件比较困难,很多学校电化教学设备不健全。为了面向大多数,我们首先在教科书的 设计上狠下工夫,使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更具整体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排版的先进技术,在设计上控制各课内容的相对均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排版使教材的设计程序发生了根本变革,教材的编写程序 由编完了再设计改为设计先行,并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始终。比如,新高中日语教科书第一册将每课控制在10页 之内,其中课文和课文解说各占2页,会话和会话解说各占1页,练习占3页,专栏占1页;每5课为一个单元,每 单元安排单元小结2页和综合练习4页。这种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所占比重, 也是在形式上保证各课、各单元教 学量相对均衡的协调办法。
    (二)采用大开本,开阔视觉
    新高中日语教科书采用16开本,蝴蝶页设计,即每课均从双页码排起。这种排列方法使学生打开书就可同 时看到左右两面。不用翻页就能读完课文,翻过一页可看到课文解说的全貌,再翻一页会话和会话解说的内容 一览无余。大开本还为字号、行距的适当扩充提供了便利条件,开阔了视觉,缓解了视觉疲劳。由于版面的利 用率高了,设计课文等的标题和插图的布局也有了余地,空白的利用更趋合理,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还 能从字里行间、图文配置中领略到版面和谐的美感〔13〕。
    (三)双色印刷,图片资料丰富
    在外语教科书中编排大量的插图、照片,不仅能提供接近真实的情景和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还能增强日 语信息的刺激,加深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印象和理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起促 进作用。在这套教科书中,我们这样做可以弥补乡村办学条件困难、电化教学设备不足的缺欠。完全采用彩色 印刷的教材成本高,就我国一般家庭的经济条件来说,价格难以承受。于是,我们采取了每册配1页彩色插页, 全书双色印刷的办法。 彩色插页主要配合专栏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接近实际;双色印刷可以改 变黑白色彩的单调,增加视觉美感。
    一本好的教科书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文字不是教科书的唯一要素,其整体构成是以文字、图像、 图表、记号(包括一切可以调动的视觉形象)的捕捉和运筹来传达课文内容的核心。因此,教科书不仅要运用 文字符号,还要以形象思维以及视觉信息的传达方式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可视性,让书中的点、线、面构成 一张智慧网,使全书具有节奏感和韵味的感染力。
    总之,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协调统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编写教科书所做的新尝试。一方面要按照新大纲的要 求,根据中学日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教科书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符 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教材的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易于接受以及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 学生从阅读到体味,从感受到联想,获得超越教科书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配以音像教材,充分诱发除语 言文字作用外的听觉、视觉、触觉的感应,达到综合的整体教学效果。
    1997年9月,这套教科书的第一册已经在全国开始试教, 我们期待在试教过程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与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把这套教材编写得更好。
    注: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日语》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唐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日语〉简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试验本)试 教通讯高中日语专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期第1—10页。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7页。
    〔4〕唐磊:《试谈中学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 《第二次全国日语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录》,中国 日语教学研究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国际中心编,1994年11月8日至10日,第24—29页。
    〔5〕《全日制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2版,第1页。
    〔6〕赵铁柱:《浅谈今后的日语教学》, 《第二次全国日语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录》,中国日语教学研 究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国际中心编,1994年11月8日至10日,第42—46页。
    〔7〕同注〔3〕,第1、8页。
    〔8〕《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编,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8年7月—1990年1月版。
    〔9〕同注〔3〕,第7页。
    〔10〕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唐磊:《参加编写〈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两点体会》,《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第5期。
    〔12〕《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英语》,《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 ,(中)人民教育出版社、(英)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1991年12月,19 95年版。
    〔13〕傅明珠:《谈版式设计的艺术美——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版式设计特点的分析》, 《编辑工作与编 辑学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2.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10 月第1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