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尴尬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01 12:19:47   

对于英语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我不想再做赘述,但做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有很多话要说,在这儿我单说说自己在从事这一教学工作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尴尬,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必须说的,否则就对不起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学生,千千万万的正在求学的道路上奋斗着的勤奋而淳朴的农村孩子,也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一: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编写走城市化道路,淡化了乡土意识,背离农村需要,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习的难度,遭遇尴尬
有一次我讲一篇关于在网上购买照相机的文章,(JECB3:LESSON54)学生怎么也不理解网上怎么能买东西呢?于是不得已我只有占用了课堂近十多分钟给他们讲,可他因为从未接触过,仍然感到云里雾里。而这些对于都市的孩子们却是耳熟能详的。中学英语教材里频频闪现的online,concert,theartre, filmstar, surfing, diving, mobile phone,museum 等等对于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县城也没去过的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遥远且迷茫。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一些话题却少之又少,所以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他们要说的可说的亦少之又少,因此,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常常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主要的表演者,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反过来更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内容编写走城市化道路,使农村学生不能顺利学以致用,利用所学语言运用自如地利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身边的事物,使英语教学成为空中楼阁,而淡化了乡土意识,又弱化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长邀请我去家访,凑巧村长来找我的学生给翻译一种蚕药的配用说明书,因为中文的说明书让他老婆给引火烧了,配用说明书很简单,可是我的学了五年英语的学生就是傻了眼了,不能怪他啊,教材没有这些内容,末了村长问:“那你在学校都学了些啥英语?”学生答:“就学些单词。”村长指这院子里的三轮车问:“这用英语咋说?”学生又答不上,急了便说:“谁还学这个,都啥时儿了!”
各位想想,我这个英语老师当时在场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家访回来的路上,耳朵里还回响着村长的话:“要教娃娃们回来能用的东西,过日子不是看画儿呢,学费交了,工夫搭了,考不上还得回来呢。”是啊,明天振兴农村的的主力军就是这些大部分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他们是真正的任重而道远啊。而我们又真正教会他们除应试之外的真正将来能用的多少?
二: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对农村学生生活方式及消费意识的误导直接压迫着农村学生成长中敏感而脆弱的自尊,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尴尬
中学英语教材中同龄的城市孩子们的生活仿佛就是由乘飞机旅行、踢足球、上网、发伊妹儿、交网友、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和同学去剧院或电影院等等我们的农村的孩子们甚至教师们也遥不可及和做梦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的事情构成,他们谈论凯迪克拉和福特,他们的一件T恤的标价是128RMB,这怎能不让一个天天看着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而每日平均收入不超过20RMB的父母的敏感的而脆弱的孩子们的心里油然而生一钟自卑而自怜的意识来?甚或会对我们的整个社会进行质疑:为什么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却有着如此的不一样?而他们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城市吗?教材里反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他们由此而生对城市的向往和嫉妒,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不满,我们透过马加爵事件有看到这一点么?(马加爵事件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冷漠和大学的管理松散?)如果没有,那么对于被马加爵杀害的四名同学来说是一种遗憾,而对于活着的人,对于我们整个的社会秩序,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谁会是第二个马加爵?
毫无疑问,教材的编写渗透着编者的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这套教材凝聚了编写者的心血,不至于只是因为上述内容好编、好写,有现成的网上资料可供下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编一些和我们的经济相合拍和我们的日常活动相合拍的内容做为我们英语教学的载体呢?勿庸讳言,教材的编写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抵消教育本身存在的滞后性,但英语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来说仍只是一种语言工具,那么这种超前性有又多大意义?而教材内容对农村学生生活方式及消费意识的误导则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将来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期望和追求,而这种期望和追求对于大多数将来仍然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在他们的人生观尚未定型的而立之年以前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他们在面对与他们的教材里反映的、自己所向往的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农村生活的残酷现实时,其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和追求是十分有害的。比如近几年来毕业的一些农村高中生,下地干农活觉的掉价,打公羞于承认自己是农村娃儿,甚至认为“做城市的乞丐也比呆在农村做一个有尊严的农民强”,(这是一个学生的原话),吃喝穿戴不考虑经济实力一味攀比,对前程感到空虚和迷忙,失去了农村人身上最本质也最可贵的一些精神,这些人回到农村,却心在城市,不想立足农村,建设农村,很多方面与农村格格不入,难以担负起振兴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
三:农村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氛围整体呈现空白,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兴趣难以保持,成绩尴尬
城市学生见面说:“Wa,you are so cool!”而们农村的孩子见面说:“吃饭了没?”;城市的孩子们看到“TEXI”或“Mdonald's” 就象看见自己身上的衣服一样司空见惯,而农村的孩子要查字典才能知道它们到底什么;城市的少年听着优美的英文`歌曲,发各种夹杂着英语的E-meil,而农村的孩子却连一台最便宜的录放机也买不起;当农村孩子和他的父母亲跌打滚爬在泥土里时,城市里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熟练地唱:“见面见面说hello ,再见再见是bye  bye,姐姐妹妹是sister。。。”;泥土给予农村孩子的质朴的同时也赐于他们沉默和害羞,当他们上这种必需开口说的完全陌生的英语课时,其学习氛围整体呈现一片空白,加上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你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一本英语的杂志或报刊,因此在感性上他们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因为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上大学的希望感到非常渺茫,加上近几年考上了大学的农村学生就业的不理想和学费的高抬使他们并不热衷于“学而优则仕”)。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就不高甚至没有兴趣,老师费尽心力地培养出的兴趣很快随学科难度的增加和课堂任务的增多而付诸东流,最后考出的成绩可想而知是多么尴尬。面对这样的成绩,难道我们能庆幸我们保存了本土文化,自觉抵制了西方文化的侵袭?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