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0:57:49   

龚小青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九年义务育《全日制初级中英语大纲》规定:"按照语言习规律,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英语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生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掌握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质量。阅读是我国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我校是一所新办校,93年秋正式开班。由于种种原因,开办之初英语状况堪忧。95年中考综合指示W值在全市排名十九(全市共21所中),校在思索,师在反思。为此,校提出"向改要质量,向改要效益"的口号。基于这种认识,校英语研组响应市、县两级研部门倡导,积极加入了"初中英语阅读实验"研究行列,于96年3月开始了阅读第一轮实验。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假设

在初中英语中进行阅读,注重培养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英语质量。

(二)理论背景

1、语言研究成果

语言研究结果证明:①人类有习语言的能力;②人类习语言有一定规律可循,并且按照一定阶段发展成熟;③人类习语言有以下几条规律性原则:第一是量变质变原则;第二是内因与外因的原则;第三是个别差异原则;第四是认知与情感机制渗透的原则。总之,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需要多方面的训练。

2、"情感"

情感可以激发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著名外语法专家H.H.Stern说过,情感对外语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中,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生的习热情。生的习热情高,可以产生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投入,生的良好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

3、育心理理论

培养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言语运动在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默读时,也往往伴随着言语运动器官的潜在发音动作。因此,阅读是与言语运动器官的发音动作相互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发音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为顺利地进行这种分析综合活动,要求生事先具备一定条件:①有一定词汇与语法技能;②有相应生活经验与专业知识;③联系课文了解来龙去脉;④了解作品背景、中心思想。

三、实验方法

(一)实验周期

第一轮:初二下至初三上止,周期一年。

第二轮:初二下至初三下止,周期一年半。

(二)实验对象

1.第一轮实验:九四级4个平行班,初二(3)、初二(4)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比班,实验时间从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历时一年。

2.第二轮实验:九五级7个平行班,初二(6)、初二(1)、初二(4)为实验班,其它班为对比班。时间:1997年3月——1998年7月,历时一年半。

(三)实验变量

自变量:科的外语阅读

因变量:促进生阅读能力综合提高

相关变量:师、生、条件

班级生均由招生范围正常入,正常编班,均为平行班,实验中班级生不随意增减,保持人数稳定。师配备未作任何挑选,其工作量不变,材均采用JEFC材及配套材料,未做任何增减。

(四)实验目的

1.改革传统的英语方法,探索科的阅读方法。

2.正确利用丰富的阅读材料,让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扩大知识面。

3.有机渗透德育因素,对生进行情感、理想、前途育。

4.全面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验原则

1.科性原则

用科的理论作指导,以社会语言理论为依据,运用功能法原理,遵循育规律,保证该实验顺利开展。

2.主体性原则

习生活中,师是的主体,生是的主体。充分发挥师的创造性,用各种措施,使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过程,让生自主习,培养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序性原则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层递性。

4.愉悦性原则

在实验中创设活动情景,以趣激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