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01 12:15:53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育,必须面对现实,进行重大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了,而要在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以适应这一新时代的要求。

一、什么叫素质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有何关系?

所谓英语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对英语的相对稳定、内化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英语交际的驾驭能力,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注1],“英语素质教育是指以上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注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别构成了一对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培养应付考试的能力。目前的状况是过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能力的培养。可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手段,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下称《新大纲》)明确地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三方面。其中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条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它们的总和便是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贯彻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教师要选择有效信息,设计好输出的程序。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在于把教材的知识规律性的东西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其次要研究发出信息的顺序、强度和速度,讲究处理的方法和艺术。在输出的信息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作出精心安排。否则“序”的紊乱会给学生带来接收困难。在教育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对某信息的重视,可以选取适当的方法,增强该信息的强度。如在学习重要词汇、句型、语法时提高声调或延长时间,板书时使用彩色粉笔或放大字体或加波浪线,以增强语言信息的强度。在课堂上,教师是主要的信息输出者,应当注意输出的速度与节奏,做到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最后应尽力排除各种无效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如教师慢条斯理、语无伦次、模棱两可的语言,教室内外的环境影响,课堂内的偶发事件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干扰。

第二、以优化教学方法为主要途径。

优化教学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教学,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区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课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新大纲》告诉我们,课文首先应该以整体面目出现,然后是局部,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课文教学的处理上显示出整体教学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完整性是指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模仿运用这一过程;综合性是指听说读写训练的结合;全面性是指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视听说、谈话、讨论、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方法,给学生提供大量语言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所谓主体性是指在有客体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既人的主观能动性。”[注3]我们应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主动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教轻学、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 S. Bruner)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注4]根据这个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 [注5]他认为规则、原理不该由教师硬灌给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这是一个自动的学习过程。即所谓“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发现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6]。因此,在整个教学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