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课堂素质教学艺术设计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0-28 09:47:44   

  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至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小学仍存在着师讲生听的单纯传授数学结论的教学现象,有时因教学过程中出现恨铁不成钢而导致教学冲突。

  素质教育才能实现 。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要渠道。新教材为沟通双边信息提供了最佳内容和制约教学的形式。因此,把握好一堂课的教学相当关键。下面就是课堂教学上的设计作如下几点拙见:

一、抓住“开场白”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的学习境地。

  “万事开头难”,可见开头很关键。老师上一堂课也是一样,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上课,他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子,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二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这一问后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积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教师应重视每一堂课的导入。通过设置悬念、直观操作、开展竞赛、生动表演等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来达到“引人入胜、辉映金堂”的作用。

二、传授新知,要充分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

  新知识的传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它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老师应从多方位地替学生寻找认知的道路,启发他们去想象,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结论。例如上“循环小数”时,其概念较抽象,难理解。教师应抓住“从某一位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进行设制。可以通过看日历,一个星期有7天,听录音机或看录像对火车行进时发出“咔嚓、咔嚓……”声音来揭示这个概念的意义。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在参与中知道概念形成的过程,使他们能得到一种最美好的、最深刻的印象。这样,知识也就掌握了。在教一些枯燥的计算时,老师应大胆使用“迁移”方法,利用原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如四年级笔算整数加法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

4 9 7 3 5 1+ 2 5 - 1 5 得出加法法则,而后让学生试算例题: 

  4 3 8 6 5 4 3 5 6 0+ 5 4 2 7 - 8 9 7 6 并在旁边给学生加气:“这两道题的数这么大,但方法都一样。老师不讲,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算出来,试试看!”学生在这激发的语言中,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渴求知识、探求究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些“几何”知识方面,更应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大胆放手尝试。例如讲“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通过触摸长方体学具,亲身感受到长方体的形体特征。然后,叫学生自己折叠、拼合、推导出表面计算公式,学生就在这种想象、尝试、发现、归纳里把新知识得到。通过尝试实践获取新知,既生动活泼,学有兴趣,又掌握牢固,培养了学生的尝试精神和深究能力。

三、把握好课堂练习的“精”度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题,教师可设计一些针对性训练题或改错题,使训练内容变得灵活多样,如“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练习可作如下设计:

出示下列式子:
7÷3=2…1 18÷2=9 13÷0.5=26

17÷2=8.5 35÷7=5 25÷4=6.25

提问:

  第一行三个算式中,共有几个自然数?
  哪几个算式是整除?
  哪几个算式是除尽?
  判断正误
  85能被5整除。 ( )
  15能被7整除。 ( )  
  因为24÷4=6,所以4是约数,24是倍数。 ( )
  凡是能够除尽的一定能够整除。 ( )
  解决教科书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出示:32能被□整除。
  内可以填几?怎样才能一个不漏地填出来?这些数是32的什么数?32是这些数的什么?32能被这些数_______?
出示数字卡片:36、4、9、1、2、3、0.2要求从中选择有整除关系的数,比谁在一分钟内选得多。
  在上面的练习题中,学生就能由浅入深地从理解整除的意义到运用整除知识顺利过渡,学生也就面对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树立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四、注意结束课时的信息反馈

  很多老师认为下课就下课,布置与本节课有关的练习题就完事,其实不然。若教师在此紧抓住3-5分钟时间设计小结练习,如设置悬念、瓣析比较、提出问题、游戏活动等来达到“画龙点睛”作用,使知识系列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性负担。例如:把“猴王分饼”的问题解决后又提出一个问题“又来了一个猴子要4块怎么办啦?”又如:“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动脑筋出教室游戏”: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让学号数最特殊的学生出教室,并说出原因;然后再叫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出教室并报数,让在座的同学判断正误;最后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出教室。通过这样的游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其间,既巩固了知识,又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一举多得,灵活巧妙。

  总之,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而艺术就必须要有创造劳动。教师都应该使用创造性劳动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情感,把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和法则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精神,恰当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活泼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各种素质的综合提高。

1998年3 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