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和谐·主动·发展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7 18:23:35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

力,培养学习数学 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在30余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努力要求自己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

教学方法,去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健康的发展,智能得到

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和谐、 主动、发展”这6个字做为我行动的准则,使之

形成我的教学特色。

    一、和谐

    教学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一交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之间都 要发生关系。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使学习

气氛活跃、浓厚。这种和谐的关系,为 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对“和谐”的理解主要有:

    1.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即知识传授、智能

发展、品德教育、 美的陶冶、行为的感染等,要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成 功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起主

导作用,学生的灵魂要靠老师的灵魂去塑造,而教师的灵魂 是从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乐为

学生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中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 在教与学、

知与能、德与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与情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生动、活

泼、愉 悦、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地探索。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

生的主体性。在课堂 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因此学生是

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从系 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 何其它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

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 导作用,

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均能获得 正常的、健康的和谐发展。

    3.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都做到各自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和谐。

    认知系统是指知识、能力等,动力系统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与学生在自身的

良性循环和互相促 进中得到提高,相互作用主要指师生之间从情感到知识的互相作用。在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抱有满腔的爱和 高度的负责感。反过来,学生学习刻苦努力,能力

明显提高,这也会使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从师生之间 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中,从学生

创造性的思维中得到启迪。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

的能力,而且要培 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 非智力因素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相辅相承的。

    4.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新知与旧知的和谐。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

原有的认知结构关 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

——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会 使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发生相对稳定的变化。

    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了和谐的联系,这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他们接

纳新的知识。

    (二)我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和谐”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在你的心中有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你。要爱学生,

把教师的爱洒向 全体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气氛积极和谐的首要条件。只有建立了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师生才能平等交 往,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才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想发言手可以举得高高的,课堂上可以接下茬,可以争论,对老师

的讲授有不同看法 ,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上有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另外,在

课堂上我常常发自内心的表扬、鼓励学 生:“这同学长大了学不好几何才怪呢?你看他通过

平移使静止的图形动起来了,想的多好呀!”、“概括的 真好!既简练又准确。”、“这个同学

有老师的水平,他不仅自己对,还能知道错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些 简短的贴心话,更缩

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我努力使自己全身心地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

以真情教书,以 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以真情在学生心头树起良好的教师形

象。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把“让孩子们充满兴趣地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点,以自己对知

识的热忱,促使学 生勤奋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靠后天培养 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

感兴趣而发展对学习内容和结果感兴趣的。

    比如,在学习角的性质时,教师说:“我在纸上画了一个60°的角,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60°角,在操场上 画了一个60°的角,这三个角,哪个角大呀?”一个学生回答说:“当

然是操场上的那个角大!”教师又说: “我把一个30°的角放在10倍放大镜下看,你们看,

现在看见的角是多少度?”同学们众说纷纭。通过热烈的 讨论和实际测量,得出角的大小

与所画的边的长短、粗细无关,而角的大小决定于夹角的大小。

    在课堂上,我们要努力的创造一种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聚精会神地思索,使教学过

程充满师生之间思 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的和谐。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新知与旧知的和谐。小学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每一 个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每一个新知识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如学习“工程问题”,工程 问题与行程问题在知识结构上有相同点,当学生对“路

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等数量关系很清楚时,教师揭示 工程问题,学生发现工程问题与

行程问题相比,只是总数量由具体的实际量转化为“1”,“1”代表一项工程 、一段路、一

部书稿。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异同点的比较中掌握了新知,使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当学 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知时,就会体验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激起自己不断追求新

知的欲望。

    二、主动

    应试教育的一大痼疾,是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

差异,只把学生当 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加工”成同一模式的“标准件”。其结果是学

生的求知欲、创造性以及本应得到发 展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点,都在这种“目中无人,心

中有分”的教育中丧失殆尽。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充分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

知欲,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 活泼的主动

的发展,那么这里的关键是“主动”二字。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和谐的目

的是“ 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主动建构为核心,来达到

使每个儿童在自己 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儿童都有较好

地完成三个转化,即:在知识上从不知 到知或从少知到多知的转化;在情感上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的转化;在能力上从“学会”到“会学”的 转化。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

使学生树立起积 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引入知识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次一上课,我就和

同学们说:“今天 咱们进行一个师生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出一个数,老师只要溜一眼就能

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有没 有约数3,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纷纷给老师出

数,一个同学出了一个八位数30248136,老师马上回答这个 数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偷

偷地用笔算,果不其然,老师答对了。同学们奇怪,老师口算怎么这么快,准有窍 门,这

时就是揭示新课的最佳时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能被3整除的特征”。老师在学生原有

知识和今天 的新知之间制造了一个矛盾。制造了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

势态揭示新课,把学生的兴趣引 入到一种高涨的情绪中,使他们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投

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从“学会”到“会学”。

    1.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堂教学结构性的新变革,不

仅仅是在教学方法 与教学体系、教学结构上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新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在改变过去 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理解

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 、结论、法则和定律,还要引导

学生去探索这些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动手参加、动 脑思考,理

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

学生思 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中,我重视和学生一起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

过程、规律的揭示 过程。如“五大定律”结论的得出,我都是一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逐步

概括,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规律的 能力。

    如“面积的意义”一节,我采取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研究“物

体表现”,尔后 研究“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又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概括

出面积的意义,在用“和”还是 用“或”这一字之差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

义的实质,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既不感到学习困难,又能够逐步

的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了概念形成 的全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能力上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这些知

识 是如何得到的,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来说,并不亚于知识本身。只有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

的形成过程,才能促进 学生认知结构的顺利形成,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得到提高。

    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发生的事物,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内部规律的。

事物相互作用,相 互转化的关系反映到人脑中,就构成了概念的联系和运动。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善于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生对于教材就能理解透、记忆牢、用得活,并

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在教学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数概念的本质联系即内在联系上,并要抓住基本概念,

形成数概念系统 。如在“数”的这条知识长河中有三个关键性的概念,即“数位”、“计数

单位”、“进率”,抓住这三个关 键性的概念,使学生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引伸概念的学

习过程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而在这三个概念中 ,“计数单位”又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学

习整数理解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学习小数理解几个0.1、几 个0.01……,学习分

数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学生在理解整数“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发挥迁移作用,抓住本质性 的

内涵,完成了从整数到小数、分数及法则、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思维在质上得到发展。

    三、发展

    “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氛围;“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

奠定了基础;而“ 和谐”、“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

    “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教师爱教、

会教,学生爱学 、会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

    在我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初步逻辑思维的同

时,萌发辩证思维 ,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受到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给学生一个哲

理性的头脑,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均得 到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各种专项训练,如

推理、概括、空间、知觉等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 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

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左、右半脑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渗透了美育,如 数学的抽

象美、图形美、数学语言美、数形结合美。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

智能、个 性发展、品德教育等多种功能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

地发展。

    2.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特长得到发展。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的教育,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我所教的实验班(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五年学完了六年的知识,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参加

六年级第一学期的 10校摸底测验考查中班平均分为98.1,1990年五年级第二学期参加六年

级毕业统考,班平均分为96.3,在区数 学奥校招生考试中几乎全班同学达到了录取线,在

进行思维测试中,成绩明显地高于对比班。这个班出现了一 批数学尖子学生,这些尖子学

生的出现,不仅发展了个人的特长,同时推动了全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的学生 口算能力

超常,一些较繁杂的计算,却能脱口而出,还有的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强。

现在不 少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探望老师时,还提起小学学数学的情景。有的学生说:“小

时候您教给我们不同的思 路解答应用题,至今还记忆犹新。”有的学生说:“小时候数学学

的灵活,现在学起代数、物理、化学都不觉 得难了。”还有的学生说:“从小您让我们掌握

各种学习方法,所以到了中学自学的能力比较强。”看来,小 学数学的基础,为他们进一步

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根据教学改革的新精神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趋势,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不同层次,不同

程度的做法,使每 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在教学要求上分为:“知道”、“理解”、

“掌握”、“应用”等层次,不同 的层次体现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各个方面,教学要求

的程度也不相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 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各个方面,分别达到不同的程度。从“知道——理解—— 掌握——应用”,

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生而熟,逐步至广、至深、至熟,使智力、能力、个性发展程度不

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和谐”是基础,“主动”是核心,“发展”是目的。

抓住了“和谐” 、“主动”、“发展”这6个字,也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