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精心设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3:07   

现代认知心理认为:生只有参与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传统的凯洛夫模式──师讲、生听,导致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生很难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改进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刻不容缓。中中,在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师提、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生相互提问。下面就笔者在数实践中,针对的各个环节须解决的问题,就如何设问有利于生自主习,提高习效率,谈一些作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在情境引人中设问,激发习的兴趣,提高数课堂效率

“源于现实,寓于现实,高于现实”,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课堂。如果脱离生活现实谈数,数给人感觉往往是枯燥的、抽象的。因此,在新课引人时,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一方面是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起生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生的求知欲。比如:今天以后的22004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能唤起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师应重视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应加以拓展和延伸)。同时,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人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在新课引人时,多为生提供一些数史或其它有趣的知识,既能激发生的习兴趣,又能扩大生的知识面并在穿插数史介绍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数思想的渗透和数文化的浸润,让生在东西方数文化观的对比中,感受到数理性精神对人类进步的伟大作用,从而提高习数的兴趣。

二、 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习都是在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新知识的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中,为了让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精心的设问是关键。广义地说,数的所有方法都是探索法。在数习中,具体的解题方法非常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追求一题多解,那样生最了不起也只是一个“卖油翁”的境界──唯手熟尔。更何况,生的在解决习题中的很多方法,虽然很多时候也成功了,但靠“碰”、靠“撞”的现象还是经常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对各种数方法对比分析。数解题方法,我们如果将其分为“原始方法”和“成品方法”,那么传统则常只注重了易于操作的“成品方法”,而忽视了探究性更强的“原始方法”,这样使生每遇到新问题(如以前没有做过的新题型),因没有相应的“成品方法”可解,从而“饿死”在丰富的数“原始资料”的大苍库里。所以,在引导生在数的探究过程中设问,就是要将“原始方法”放到与“成品方法”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对待。

例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习时,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Sn的表达式。生已有的知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为了让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1、1+2+3+…+100=?这是生小就已具备的高斯求和知识,生可以解决。

问题2、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的Sn?特殊到一般Sn=(a1+an)+(a2+an-1)+…

问题3、a1+an= a2+an-1 =…是否成立?

问题4、按上述匹配法,可分多少组?师分析,生思考后,注意结合n的特值,容易得出:取决于n的奇、偶性。

即:n为偶数,an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