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个人工作总结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三角形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2-11 23:49:35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A

b
c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a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B                      C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元素:  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 表示方法: △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B                    C

活动二:(量一量 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 、 b 、 c  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