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7日,北京市8万余名高考考生将正式填报考本科志愿。为帮助考生更科学合理地填写志愿,晨报《教育资讯》特别访谈京城部分权威高考问题研究专家、高校招办主任以及经验丰富的高中特级教师,深入分析家长主要关心的志愿填报问题,并“碰撞”出不少中肯的填报计策。 访谈嘉宾 孙东东:北大法学院教授、资深高考问题研究专家 张贵良:高考专业选择研究专家 高桥:北京联合大学招办主任 尹宗禹:精华教育机构教研总监、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 沈献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特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三教学 一志愿核心考虑 二志愿保持梯度 专业和学校选择谁更优先? 尹宗禹: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专业是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专业的选择要从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价值取向以及就业率等角度出发进行选报。而学校的选择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进行选择。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学生可以选择一般院校或专科院校。 孙东东:首选学校,次选专业。好专业必须依托一个好学校才能真正办好。一个学校若缺乏相应的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很难办好一个专业;另外从发展的角度,好学校的就业前景要好。 张贵良:在优先考虑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后,再根据自己估计的分数选择相匹配的学校。为什么专业重要呢?第一,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他所学的专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从我国发展趋势来看:现在,“一锤定终生”的计划时代已经过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已经很宽广。第三,从人的成才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是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 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如果遇到学校和专业不可“兼得”的时候,该怎么选择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学校的状况差不太多,应优先考虑专业;如果学校差距很大(如名牌大学和普通院校),那么在你问鼎好学校时,同样不能忽略专业,应该选择相近专业;不可因为一味要上好大学,而选择背离自己发展太大的专业。 一志愿填报超前些还是保守些? 沈献章:第一志愿,至关重要。高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选好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相同成绩、报考相同学校,志愿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具有最大可能性录取的院校和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第一志愿的填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保守。正确的态度是:给自己准确定位,给高校准确定位,定准了某一学校和专业,就要坚决果断,敢于填报。 孙东东:保守些。分数决不能超前,否则的话考生没法上线;专业类别选报是否填报靠前的热门专业,家长和学生很难判断,所以考生一志愿填报保守些好。 尹宗禹:志愿的选择与填报首先要强调的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恰当的定位。每一个专业几乎都有三类学校的档次。专业方向确定后一定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再选择学校。而学校的选择要与自己的实力定位相匹配,高了达不到,低了要吃亏。 二志愿意义有多大?如何把握报考梯度? 高桥:考生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要争取第二、三志愿能被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得注意相邻志愿间一定要拉开档次,相应地排出一个合理的从高到低、由“热门”到“冷门”的梯度,这样就会使录取的机会增加。 每年在填报志愿时无法预测哪些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哪些学校低,但根据前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用心揣摩,还是能大体推测出来。考生志愿表二批本科栏中可填报三个志愿学校,这三个学校志愿要遵循由高到低的原则,形成一定的梯度。 “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在以往的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报的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其原因在于所填的几个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而专业不服从调剂造成的。 尹宗禹: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关系处理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第一志愿十分重要,客观上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要大大高于第二志愿录取率;二、第二志愿录取率在不断提高,所以要认真选择第二志愿,万万不可马虎;三、第一、第二志愿要适当拉开档次,给第二志愿录取留下足够空间。 专业选择“冷”“热”兼顾 二批院校会比一批录取分高吗? 高桥:二批院校录取是从一批未被录取的考生中,在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按照志愿、分数高低择优录取。总体来说,不会比一批院校录取分数高,但不排除录取的个别考生成绩高于一批分数线。 “三分一线”(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