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加深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掌握内容;初步了解驳论文的一般知识;理解作者分析批驳的思路和内容;体会作者尖锐、犀利的杂文语言风格。过程和方法利用文本,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初步了解驳论文,掌握写驳论文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作者批驳敌论的突破口和思路。教学难点: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2、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法学法:讨论法,听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二、检查预习搽粉chá诓骗kuāng:哄骗。慨叹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玄虚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