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设计者:张雪燕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选自《列子》的寓言故事。《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思想与道家接近。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书中充满智慧,给人启迪。文笔优美、隽秀而凝练。《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就是《列子》中的经典名篇,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以此为题作为闭幕词,将共产党人比作愚公,这个故事就更广为流传。(一)从内容来看,本文有两大特点:1.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故事寓意丰富,例如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2.丰富的语言材料。古今异义的实词,例如指(直,一直),曾(连……都),毛(草木),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息(叹气),已(停止),方(方圆),惩(苦于),苦(愁),荷(挑)。词类活用的,险,箕畚,面,聚,苦等。通假字有指,反,惠,亡,厝,陇。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告之于帝”,“何苦而不平”。还有“而、且、之、其、诸、焉”等虚词。(二)从写法来看,本文有三个特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了突出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坚定不移的信念、不畏艰险的气概,把“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的遗男、简单的工具“箕畚”,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2.故事情节的安排巧妙。全文篇幅短小,仅310个字,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令人读后兴味盎然。寓言先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就在该行动起来一起移山的时候,愚公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顿生波折。经过商量,解决了问题,大家充满信心地开始移山,不料跳出来个智叟横加阻止,经过愚公和智叟的激烈辩论,揭示了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寓言的主题。3.生动而传神的描写。例如“杂然”、“杂曰”写出大家应和的热烈,“跳往”形象的表现小男孩天真、欢快地神态,一个“笑”字使智叟对愚公移山行为的不屑和嘲讽的情态跃然纸上,愚公面对智叟的自以为是的嘲笑与讥讽,则以“长息”一词表现。总之,摹写之生动,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三)教材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的研读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注释,并提炼注释中需要积累的内容,譬如固定句式,常用实词和虚词等,还可根据本班情况补充注释,如“仞”“河曲”等。2.预习提示,旨在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了解课文大意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将预习定位在了解故事内容上。3.思考探究设置抓住了本文理解的一些关键点。拓展部分还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愚公移山”的认识与看法。4.课后提供的积累内容不多,教师可适量增加。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