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4 白杨礼赞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2.体会排比、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2.通过梳理文章抒情线索,感知白杨树的“形美”,再充分理解文章写“楠木”的作用,在对比中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就是理解白杨树的“神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2.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感悟法、对比阅读理解法配乐朗读音频资料;含有作者信息、散文常识、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2课时大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领略过“大雪压雪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今天我们将走进挺拔的白杨树,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板书课题、作者:白杨礼赞 茅盾)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