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统编本《卖油翁》(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本特点的发掘:1.对比鲜明。为了使读者明白熟能生巧这个道理,作者把射者和酌者的地位、名声、技艺、态度一一加以对照。按地位、名声,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康肃公;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卖油老人。论技艺,陈尧咨十中八九,并不是百发百中;卖油翁沥油而钱不湿,可说是绝技。看态度,陈尧咨盛气凌人;卖油翁从容、沉着、不卑不亢。论见解,“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说明卖油翁对待一技之长的正确态度。从技艺、态度和见解等方面来看,陈尧咨元宝不及卖油翁。这样的对比写法,使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道理极其清楚。2.剪裁合理。故事的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是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任何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上,采用白描手法,即细腻,又轮廓清楚。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十分精确——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旨。3.语言精炼写卖油翁进行酌油的绝妙表演,作者一连用了“取”“置”“覆”“酌”“沥”五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酌油的全过程,生动表明了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术和坦然自若的情态。对这五个动词,细细品味,意韵悠长。比如“沥”这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妙。“沥”在句中是“注”的意思,把油注入葫芦里,葫芦口非常小,钱很小,钱孔更小。如果用一个“倒”字不行,用一个“倾”字是更不行。“沥”,即一滴一滴连成一根线,这样将油注进云才会“钱不湿”。可见,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选自《语文天地》2003年24期,作者谢振信,原文章为《手法巧妙生动有趣——写作特色导读》,有改动)学情分析下面是对某中等水平学校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筛选出来的集中问题。角度学生问题基础层面1.“尝”“汝”“亦”“惟”是什么意思?2.“因曰”中的“因”是因此的意思吗?如果是,不通顺。内容层面1.陈康肃公本领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卖油翁还只是斜首眼睛看他?2.卖油翁想告诉陈康肃公什么道理?3.卖油翁不会射箭,为什么还看不起康肃公射箭?4.陈尧咨为什么最后打发卖油翁走了?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