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课时课题《望岳》课型新授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1、加强诵读。1、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重点2、初步学会诗歌的鉴赏能力。难点2、品味诗歌的意境教法及教具诵读法品味鉴赏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出示问题。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印象中的泰山。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小组研讨。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