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3:05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在知觉和表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思维处于智力的核心地位。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各种能力纽带。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各种因素来培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的做法与体会。

以问启思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教学中贵在善问和会问。通过问,启迪学生思维,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唤起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求知欲。在教学中,设问应注意选好“问”的角度,即问题的设计要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可受性。还应注意设疑应有适当的难度和跨度,即注意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和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问题太难或太易,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跨度太大或太小,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疑问固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教学中切不可满堂问,也应防止满堂灌。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可通过趣问开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角色”。如在讲遗传时,“为什么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为什么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个白化病的男孩?而一对都是多指的夫妇,倒生了个手指正常的女孩?感冒会遗传吗?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学生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心理状态下,渴望找到答案,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待教师讲解。在突破重难点时,通过比较提问,有利于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培养。如在学完减数分裂后,问学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哪些异同点?”在复习课中通过扩展提问,启发学生进行纵向联系和横向思考,加深和拓宽所学过的知识。如在学完遗传的物质基础后,从纵向联系拉出如下知识键:细胞核-雌、雄配子的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遗传信息-氨基酸-蛋白质-性状。然后横向设问,即以每个“环节”上加以衍射扩展成为具体问题(略)。这样设问,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使之形成点-线-面-体这一知识网络,大有温故知新,解疑补漏之功效。

以境激思

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是激发思维的前提。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欲激发学生思维,须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情境,特别是导入新课的设计尤为重要,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新奇的趣例,直观的图物,矛盾的反问等,使得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被教师这个导演兼演员的表演艺术所吸引,觉得有许多解不开的谜,道不明的事。学生从趣好奇的无意注意,渐入探索真知的有意注意。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的开场白中,设计八大鸟类的剥制标本的教学场景,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至于学生瞳孔放大,产生定向探究反射活动。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动下,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阅读-议论-小结。掌握课本知识,不失为一节别开生面的观察课。扣人心弦的开篇而引发的思维,在老师的点拨诱导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及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