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4 18:59:15   

  

钟作慈 李岩梅 李通 梁淑芝

摘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将具有以下特点:课程改革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课堂教学向使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教学评价机制向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发展。对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来讲,要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来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启发模式,体验模式、实践模式、范例模式、问题解决模式。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及前瞻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当顺应国际性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在未来社会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这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理是普通中学学科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公民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识,是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学地理课程并不仅限于回答“在哪里,为什么”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办”。从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扩展到中国乃至世界。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为理论依据,使学生认识到“人”与“地”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为人地协调做贡献的责任感,以及为建设一个富强而美丽的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感。

在这一大背景下,地理教育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切实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点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新的地理课程体系,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形成激励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学习的评价机制。随着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将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地理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课程教材要有开放型的结构。

地理教学内容要能及时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反映地缘政治出现的热点问题,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战略。同时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课程设置和选择性上,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学生特点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结构上有所侧重。如沿海地区的学生与西北地区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可有所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年龄特征。

课程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除必修课外,开设各种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地理选修课、地理活动课,教材可和推荐书目相结合以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灾害地理”、“投资地理”等。或者从专题的角度开课,如人口膨胀与土地的有限性,交通阻塞与城市交通政策,大气污染状况调查与治理对策,水污染状况调查与治理对策、垃圾污染状况调查与治理对策、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危害及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应急措施等。条件好的学校都要开设研究型的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要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使学生在综合性的地理学习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整体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向使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注意让学生体验人类认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为;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多为注入式的“满堂灌”,或“照本宣科”,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使学生难以主动的参与自主性的学习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将呈现多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信息技术正对地理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地理教学将继承传统的图像和教具的优点,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这不仅是教学内容表现方式的变化,同时会引起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中学地理教学评价机制向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正在改变旧有的考试观和评价观,将现代教育评价观引入到地理课程和教学中来。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因此,要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包括以下三种评价体系:

  1. 建立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多方面发展的评价项目和改革评价方法,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别差异,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改进,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方案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二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变革

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弊病是: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以为毫无遗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在课堂就是简单重述教材,照本宣科;二是教师独占讲台,主宰一切,学生以听代思,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俯首贴耳、不敢置疑;三是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的优化途径,不重视其他教学形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当从课堂教学过程入手,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近年来,北京市中学地理教研人员和许多中学地理骨干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尤其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了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

——启发模式

启发学生感知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景观等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等理性知识,跨越时空的限制,将地理知识浓缩在有限的课堂中。这一过程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和各种媒体的参与,同时体现个别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并受到地理素养的教育。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兴趣椦灾餮埃ü鄄臁⒃亩痢⑹笛椋小组讨论椚嗵致蹢得出结论椑┱股罨!?/P>

——体验模式

地理年代的久远及空间的宏大与学生有限的感知是相矛盾的,地理学习仅在课堂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美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进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获得相应的技能和能力,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新一代公民,必须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情境与场景中去,进行体验式学习。角色扮演、正反方辩论、学生当小老师活动等都属于体验模式。

如石景山实验中学的老师带领学生走入校园,通过呼吸、触摸,感受校园的环境,校园的空气、声音、树木、动物、土壤等等,他们让学生用罗盘、读地图、辨方向、定方位、画草图、制模型。这些都是地理课的基础练习,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才可获得。

——实践模式

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用于实践。这种模式一般都由地理观察观测、地理制作、地理调查、地理实验来引入。

如北京十一学校的一节“地形及其表示方法”,老师要求学生分组用黏土堆塑每一种地形类型,用黏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堆塑地形类型,阅读课本中对每一种地形类型特点的描述,通过地图和模型的对照,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地形部位的认识。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辨认五种地形,想象地形特点。这一过程中遵循了“实践椞岢鑫侍鈼认识検导钡墓媛桑寡由盍硕缘乩硎挛锏睦斫猓笔顾е队胧导氏嘟岷希⒛苡τ玫绞导小?/P>

——范例模式

在地理学习中,借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得出地理规律和原理,认识可持续的重要意义。范例研究联结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使学生不仅理解地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同时找到应该“怎么办”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增加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展示案例椞岢鑫侍鈼分析案例椪页龉媛蓷实践验证”。

范例式教学可以是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以说明问题,如“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对北京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的二恶英的污染事件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等。也可以是通过对二到三个案例的分析,找到共性,最后总结规律,如“从世界及中国的几个工业区的分布看工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学习是高层次的探究和研究式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其基本程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椦剿魑侍獾氖抵蕳学生为解决问题收集资料椦岢鼋饩鑫侍獾姆椒ú⒓右匝橹学生探讨问题的结果棽扇∩缁嵝卸薄8爬ǖ厮担涔淌恰吧枰蓷探究椝伎紬发现椊饩鑫侍狻薄?/P>

如教师给学生展示黄河断流的图像文字资料,提出问题:“黄河为什么断流?其它河流的情况如何?怎么解决黄河的断流问题?我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些什么?”要求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有理有据。面对这样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将问题分解,由不同的小组研讨。每小组的每个学生也各有分工,有的收集资料(从报纸上或网络中查询),有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的设计解决的方案,有的写倡议书,有的积极准备参与环保植树活动等等。全班将各自的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交流展示,通过讨论达成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共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在以上各种学习模式中几乎都可以应用,只是所起的作用不同。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教师,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提供学习的程序和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实现个别化和合作学习,可以模拟情境使学生得到近似真实的体验,也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中选择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网络对所需资料进行查询,将资料下载,得出结论,设计成果并打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计算机将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未来教学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对深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一)要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学地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功能与

作用。通过中学地理课程,不仅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围绕地理图像等信息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要侧重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获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一个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阶段侧重地理规律、地理观念的理性分析,使学生获得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进一步认识。课程标准要有弹性,体现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既要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基本的地理教育,也要兼顾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

要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地理教材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以解决地理问题为主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还包括各种供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地图、地理模型、地理实验器具等,构成大地理教材体系。教材绝不只是知识和结论的总体呈现,更应当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地理教材的改革应继承传统的优点,吸收国内外已有教材的有益经验,要在体系和编写方式有所创新,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充分地激发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及教材提供的图像、文字等资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主动地探索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找到通过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并形成成果。

教科书必须明确提示教学过程,有清晰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为此,地理教科书“节”或“框题”的基本模式应当变为:

——提供案例,创设情境;

——明确主题和需探究的问题;

——说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活动的指导;

——提供相应的文字、图像等资料或资料的出处;

——本部分内容的迁移(教材的弹性部分)

教科书要安排一定篇幅的自主型学习的课文,作为选学内容,并且规定选学的最低标准,学生可自主选择专题,也可多学一些。

(二)要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1. 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全面而客观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涉及到多个主体,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最后将评价结果加以综合。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二是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三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人士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对象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在第一、二部分。过去在评价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我们往往重视第二部分的评价,而对于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缺乏足够的重视、科学的方法和引导。第二部分的评价一般是由学校某一学科同组教师、区县教研员或教师、市级教研员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对某一节课的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第三部分的评价主要是区、市督导部门对学校涉及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地理教学评价是其中一部分。

具体来讲,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应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教师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

②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③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④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与教师一同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和构建

⑤ 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人士在广泛收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环境及质量的综合评估及决策

  1. 在对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方面

长期以来,学习效果评价表现为终结性的闭卷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新的观念和方法引入到初中地理学习效果评价中。

初中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是由教师、学生、区教研部门共同组成的,主要形式有:

① 教师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及组织学生参与评价

②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评价及对同学、集体发展的评价(自评和互评),对教师组织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区县学科兼职教研员命题的对初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④主要由市、区教研室对评价信息搜集的过程及评价方案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

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开闭、卷考试及测验、活动观察记录、谈话、问卷等等。

地理笔试(开、闭卷)要减少单纯记忆性、再认、辨别为主的题目,增加材料分析、情景分析、读图分析等应用性题目。在实践活动考查中可以通过地理小作品、小论文、小制作等途径来进行,要将实践活动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来进行,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和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

(三)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

  1. 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广大教师应明确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更要使

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地理观点,尤其是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还要培养多种能力,除了培养认知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绝不是简单“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认知过程、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和社会化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

  1. 要完善学科教学目标

在基础知识方面,应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地理常识,学习有关地球、区域地理、地理环

境、人地关系和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问题的基础知识。

在基本技能方面,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地理图片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阅读和使用普通地图和基本的专题地图,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统计,记录观测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获取信息和整理分析资料。

在能力方面,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对地理环境和地理图像的观察能力,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认识、理解和想象的能力,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地理考察和社区地理调查的能力等。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使学生逐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点、人地关系观点等地理科学思想,能够热爱家乡、热爱人类的共同家园,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全球变化,欣赏大自然和地理环境的自然美与和谐美,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国情、国力、国策等思想观念,以及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1. 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要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面向全体

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

要重视学法指导,结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观察各种地图和景观图的方法,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运用图像和资料说明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上要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尤其在集体讲授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利用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活动的可能,还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考察和调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可爱可亲。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师生合作,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与人交往的机会。

  1. 要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效益,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

力提倡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投影、录像、幻灯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组合教学。

要避免将课本内容原样照搬到课件的做法,必须根据不同媒体的不同传播功能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需要,确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以表现或演示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 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应认真总结近年来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众多经验,改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

基本模式,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广新型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家镇 钟作慈 主编 《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国工商出版社 1999年9月

2.张静 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 《历史教学》1999年11-12期

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等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年6月

4.地理课堂中“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地理教学》 2000年第8期

5.高文 主编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6.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11月

摘自:http://www.bjjy.net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