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55:10   

  众所周知,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英语阅读中,师要有意识地诱导生质疑问难。那么,怎样培养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高中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生的不同见解;赏识生的独创。只要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把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师要根据“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和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指导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比如,首先让生快速地阅读全篇,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设计一些浅层性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较多的文章可以用图示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目,再设计问题。对于文章中尚未弄懂的知识,比如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要指导生根据上下文,并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这一阶段的问题属于初级阶段,答案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
  第二阶段是生细读以后可以设计两类问题,一类是找出文章中的重要事实或细节设计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辨认哪些细节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等问题。师要鼓励生放开手脚、广开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师还要根据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好奇、好问、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生的质疑过程中,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生对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争辩,鼓励生提出相互矛盾或两难判断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达到异中求同,最后,形成一个紧扣目标,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最后师统筹解决,达到培养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可以要求生研读文章,对文章作进一步探究。当生细读文章时,要指导生围绕其结构特点及中心思想去提问,比如,如何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作者的失误和偏漏,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何进行推理判断等,这类问题需要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所以要求生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地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自己独特的思路设计真实反映自己的所想所感的问题。
  师在每一阶段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让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较重要的和较难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后在全班交流。筛选问题不仅是选择的过程,而且还是完善、合并、修正说法的过程。在组内交流时要求生把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描述出来,这对其他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