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48:30

:传统教法,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哪种机械的、呆板的方法已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课标要求不仅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思考、类推、迁移、创造,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类推、迁移,学生掌握了学法,学得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萌发创新的意识。 迁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运用迁移而不断的掌握知识,这就为达到“教为不教”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不觉的被诱发出来。
     2、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在书本后面剪下来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并同桌讨论以下问题:从上面实验操作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哪一种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边总结边板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3、鼓励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四人小组讨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前三种说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后两种说法意见不一,大家争得面红耳热,最后老师点拔,要求各举出例子说明,质数和合数如(2和9),合数和合数如(4和15)可组成互质数,但也可组成不是互质的数如(2和6,8和10)等,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组成互质数。”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老师不作答复,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找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唤起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
     4、设计开放性题,提高创新意识
     旧教材中的习题,绝大部分是条件完备,结论确定,形式严格的封闭型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引起知识结构同化而设计的,容易使学产生以死记硬套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而适当引入开放性题,将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提高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今家庭中都是单身子女,生活中往往缺少合作。而且今后我们面临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同事之间也应加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和合作。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新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有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