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简析启发式教学中的情趣培养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44:39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早在198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在先进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文盲的任务已经替代了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的“情趣”便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实践证明:一个人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近年来,我在启发式教育理念的指导及“以趣引知”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情趣课堂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着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情趣教学,营造成情趣课堂,会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而增强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趣谈话——质疑
   情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就这一点,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深析教材的前提下,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导入新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它会在学生从情趣向实践、探知、获取知识起到桥梁的作用,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借鉴了情境谈话进行导入:首先,将准备好的彩色自行车挂图中的两个车轮用白纸盖住贴在黑板上,然后谈话:①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自行车。” ②老师送给你们要不要?几个学生抢着说:“要!”于是,我把遮盖纸扯开,学生笑了,“你们为什么笑呀?”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两个车轮是正方形的,这样的自行车骑不动!”我再把正方形遮纸拿掉,学生又笑了,“你们又为什么发笑呀?”学生回答:“两个车轮象鸡蛋,这样的自行车骑上去会跌倒。”最后,我将一辆美丽的自行车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又提问:“这样的自行车能骑吗?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必须是圆的才能行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知识。”通过短短的近2分钟的谈话导入,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的作用。
   (二)运用动手实践——释疑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给学生提供了初步动手实践的平台。恰当的选择知识点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乐中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动手实践可使学生置身于运动中,强化感知,进而把外部的动态过程内化为动作思维,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深化教材的数学活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向学生质疑:“哎呀!刚才老师忘记点上圆心了,这可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找一找吗?”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很多学生还跑到黑板上仔细地寻找,只是结果一无所获。为了给学生一个操作实践的平台,我给每位学生一张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模仿在黑板上的情形,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找出圆心……,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直径、半径、周长,而且还了解了在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圆心就是直径的中点等知识。
   再如,在进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时,充分认识到学生“好玩”及“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采取上台演示与分组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释放,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合理的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机会,会使学生在不自觉的启发下掌握知识及潜在规律,并使它们投入到实践中去。
   (三)开展情趣活动——解疑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去猜测、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构建知识体系。有人曾经指出:“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是儿童时期的一件原则性的大事。”实践证明,游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整数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深井里,一心想爬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在井底努力练习跳跃。有一天,它终于能一口气跳跃很多步了,它找到爷爷奶奶,问它们这口井有多深,爷爷奶奶告诉它有20步深。小青蛙高兴极了,它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开始往井口前进了,但是由于井壁太陡太滑,它每次只能连续跳三步,而且更糟糕的是,在它休息时,它的身体要下滑2步,假若你是小青蛙,要多少次才能跳出深井?先让学生猜想有可能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走去课堂,通过活动进行验证。使学生摒弃了错误的答案(20次),找到了正确的答案(18次)。紧接着将井深20步的条件去掉,换成“小青蛙一共跳了10次终于跳到了井口,你知道这口井最少有多少步深吗?最多呢?”这样,学生人人都很兴奋,课堂气氛热烈,通过活动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四)分层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原则,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既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又让潜能生“吃得了”。使全体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个性得到尽情展示,每个学生都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中等生上台表演,让潜能生说过程,让尖子生归纳总结。人人都可得到老师的肯定,潜能生身上的“星星之火”也会成为他们初升的“太阳”。
   二、炼就情趣教师
   如果说课堂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用创新思维占领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一场全面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并使之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攻坚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必由之路的话,那么,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就是阵地上的制高点、必由之路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与学生学习及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有人曾经调查指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开放学生心中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怎样才能把握课堂,与学生一道在数学王国自由翱翔?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