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改背景下如何指导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3:59   

背景分析

从2001年秋季开始,成都市和全国各地的中小一样都使用了新材。新材和旧材相比,不仅在内容上作了更新,而且在思想、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对生的作出了新的要求,更对师的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材,更多的思考摆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传统的师的主导要转化为生的主体,课堂要成为习活动的主阵地,校要成为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主战场。这是一场阵痛,无论是对已有多年龄的高级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师,都必须认真习新材、体会新材。

新都一中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完中。近几年来,校把“优化育技术、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校持续发展的思想,狠抓质量,成绩年年攀升。对初高中开始使用的新校领导高度重视。除配合市、区育部门的新师培训外,校还由主管的副校长、务主任专管初一、高一的常规。每周组织2至3次公开课,研究公开课、评议公开课,认真落实新材、实施新课改。使一大批老师迅速适应了新材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新材,校要求每一位老师每一个期制定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写出研究性报告和研究性论文校还成立了初一、高一年级生研究性习小组,让生主动去结合新材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在课改背景下,开展生自主性参与研究性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识。

1.让生自主参与活动是素质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生;面向生的每一个方面;让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中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落实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生能否自主参与活动是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活动,生的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让生自主参与活动是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与非智力因素系列。生的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中既要重视强化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生在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生在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让生自主参与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数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抽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从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生提供些直观活动,有助于调动生的参与热情;从生参与课堂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生的参与热情,促成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没有了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育效果。

4.生自主参与习活动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心理研究表明,根据习者的习状态,习可分为“被动习”与“主动习”两类。在被动习的状态下,习者往往缺乏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习的压力而无习的动力,只有习的苦恼而无习的快乐,他们视习为包袱,视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