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新课程标准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策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25:2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

   一、画图的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例: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A地38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后又继续前进,到达AB后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90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两车行第一个全程时,甲车行了38千米,甲乙两车一共行了3个全程,则甲车行了3个38千米,观察甲形的路线,38×3加上90千米,就是两个全程。所以用(38×3+90)÷2=102(千米)

  

  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怪不得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对天才儿童研究发现,许多天才儿童是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而数学上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依靠形象图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依靠。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

  二.找规律解题策略:

  寻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用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 的解答。 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找到解题方法,可以举几个(或更多)例子看一看,找找其中的隐藏规律。

  例: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第二个数是1989,以后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差(以大数减小数),问第1989个数是多少?

  分析:可以列举几个例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和归纳了一些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三.分类策略:

  分类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来加以研究、讨论。

  例:1+2+3+4+…+2134+2135这个算式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

  分析:观察这一列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数、一类是奇数,我们就把这列数分成两类来研究。2+4+6+…+2134

  这个偶数列的总和还是偶数,1+3+5+…+2135,这列数中有多少个奇数呢?答有1068个,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这个数列的和为偶数。

  四.整体策略:

  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通常会从局部因素入手,尽可能地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以便将问题逐一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从局部条件入手相当复杂,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

  例: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工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问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

  分析:如果分别求出四个班各有多少人?再求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显然很困难,所以,可以从整体看,甲、乙、乙、丙、丙、丁,要求甲、丁,可以把甲、乙、丙、丁加起来,再减去乙、丙。

  五.转化策略:

  转化的目的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笨为巧,寻找解题捷径,通过转化思想可开拓你的解题思路。

  转化有转化条件、转化问题、转化方法等等。

  例:甲乙两队修一条路,如果两队合修12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先工作4天,乙队接着工作6天可以完成工程的 ,如果乙队单独修这段路要用多少天?

  分析:把已知条件“甲队先工作4天,乙队接着工作6天”转化成甲乙两队合做4天,乙队又单独修2天,经过转化问题就迎刃而解。

  六:假设的策略

  实施问题解答就是将制定的解题计划付诸实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然而,有些数学问题学习者却不能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有序进行推导、运算、操作,它需要采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如果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很快地获得解题方法。

  例:下图是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2倍,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的几分之几?

  

  分析:这里没有具体的数据,我们可以假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然后求出结果。

  例:甲从A地到B地,每小时走4千米,可以准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走5千米,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求AB两地的路程。

  分析:“如果每小时走5千米,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假设继续前进,在相同的时间内会多走5千米,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速度比第一种速度每小时多走5-4=1(千米),一共多走了5千米,说明走了5小时,则AB两地的路程是4×5=20(小时)。

  除了以上策略还有很多,如:

  1.尝试和猜想:通过猜想试算,逐步调整试算结果求得正确答案。

  2.逆推法:有些逆向思考的题目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

  3.用方程、或比例解答法。

  4.正难则反的策略:

  解决某一问题过程中,当按照习惯思维方式从正面进行思考而遇到困难,甚至不可能时,则应考虑从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得到解决。

  5.熟悉化的策略:

   我们遇到情景陌生的新问题时,常常可以设法选择一个类似的熟悉问题,让它与新问题相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熟悉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去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

  6.制表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把一些信息列举出来,寻求解题策略,也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俗话说:解题有法而无定法。这正说明了数学问题的纷繁复杂,解题技法的灵活多变。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几种解题策略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还要我们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