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一些“热心人”跳出来扮演考生的救世主。他们口口声声为考生的升学打包票,实际上却是靠“招生”吃饭的骗子。社会是复杂的。如果你遇到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然就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子虚乌有的“内部指标” “内部指标”是招生骗子惯用的幌子之一。他们往往声称自己有很硬的关系,考生只要出钱买他们手里的“内部指标”就可以上名牌大学。以下是考生家长与骗子之间的一段谈话实录。 家长:要多少分才能上这些大学? 骗子:不能说考分,要说考分,这些学校正规录取都得600分以上。这是内部指标,落榜生也可以,当然得交点钱。 家长:要多少钱? 骗子:首都的学校需要7万元左右,其他学校一般5万元就可以了。 家长:啥叫内部指标?这样录取的学生将来发什么文凭? 骗子:内部指标也就是媒体上说的自主招生计划,这个你肯定知道,现在教育部批准一些高校自主招生,不经过省招办就可以直接录取。我保证学生入学后即取得高校正式学籍,毕业后发正规普通本科文凭。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先交定金,等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交剩余的部分。 就这样,很多家长落入了骗子的圈套。有一位受骗家长,他的女儿上了大专线,他想花点钱“走”个本科,就交了5000元定金,后来他领到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又交了4万元。但该家长领着女儿去XX大学报到时,却被告知通知书是假的。女儿上大学成了泡影,还被骗了45000元,这个家长回家便一病数日,大伤元气。 作为“内部指标”的“补救措施”,骗子们还炮制了一个“省外指标”。有些考生家长躲过了“内部指标”,却遭到了“省外指标”的暗算。骗子们利用考生家长不了解外地招生情况的弱点,说省内抓得紧,但只要托个关系,把考生变成某外省指标,然后再花钱在该省招生办办理录检单,学校就正式录取了,而且保证是本科。这样一番话,往往就打消了家长的疑虑。可是等到花了几万元,把孩子送到外地某大学后,家长才知道,考生被纳入了该校的附属院校,是计划外招生,只能拿到“杂牌”文凭。如果家长追究,骗子就说最近教育部正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学校只好这样了,实际上毕业后文凭还是普通本科,你知道我为你跑个指标多不容易……最后往往没有结果。 其实,略有常识的人都可以识破这样的骗局。首先,高校招生从来没有什么“指标”,高招录取必须要经过省级招生办统一录取并网上注册,这样考生才能取得正式高校学籍;其次,高校的自主招生并不是“指标”,自主招生录取也要经过高校和省招办的一系列审批手续,不是随便自由招生;其三,如果考生和家长能够多个心眼找到当地招生部门核实真假,或者打电话到高校咨询,骗子自然就会露出马脚;其四,考生和家长要相信高招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千万不要相信“分不够,钱来凑”的谎言,买来的录取通知书都是假的! 二道贩子更厉害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2003年7月的一天,考生家长胡某“巧遇”了一位自称是他学生的人。那位学生在得知老师正为儿子上大学之事犯愁后,就说:“老师,这个忙我帮了,省招办和高校我都有朋友,应该不成问题!”胡某喜出望外,反复嘱托这位学生给他儿子“活动”个本科学校。 隔了几天,这位学生从省城打来电话说,他已经找了省招生办的领导,考生可以录取到XX学院预科班,虽说是预科生,实际上还是上4年,发正式本科文凭,不过得掏5万元预科生费,让胡某赶紧寄去。胡某就凑了5万元钱寄去了。不久,胡某的儿子果然接到了XX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可一打听,同样的分数,别的考生谁也没有找,只给学院交了2万元的预科生费就被录取了。胡某于是打电话给那位学生,问另外3万元钱弄哪去了。那位学生告诉他,预科生计划很难弄到,3万元钱都花在跑录取上了。胡某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003年,河南省新野县考生王某,高考成绩642分,她报了北京大学。谁知北大录取线是648分,家长知道没戏了,于是到处找门路想办法。这时南阳有个“神通广大”的人,主动找到他们,说:“现在的事情事在人为,只要花点钱,就有可能柳岸花明。”那人吹嘘说省招办有熟人,北大有亲戚,让王某的家长给他8万元钱,如果搞不成,8万元如数退还。 王某的家长觉得这人有本事,就交了8万元钱。他想:反正分数不够北大的录取线,如果真能够上北大,花点钱也值得。况且,如果录取不了,人家还退钱给你,应该是没有一点风险的。 隔了些天,王露还真的被北大录取了。那人便到处炫耀说他能把分不够的考生“活动”到北京大学。一时间,有许多家长给他送钱送物,求他帮忙。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