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文科类考生中排名在150左右,自己觉得可以报人大。其实我自己挺喜欢艺术类院校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就像中国人民大学也不错。 在报专业的时候,我自己和我们家人都在人大法学院和新闻学院之间徘徊。2000年,人大法学院比新闻学院少招两个人,为了保险起见,就报了新闻学院。第二专业报哲学,而且服从分配。其实这样也挺冒险的,毕竟我的成绩比提档线就高了2分。但是我还是挺幸运的,后来我打电话到学校询问最后的结果,当时心里真的可以用忐忑不安来形容,还好,新闻学院要我。 我觉得在报志愿的过程中,我高中时候的好朋友对我的影响最大。我最后能考上新闻专业,也有她祝福的功劳。她从初中开始就在学通社当小记者,特喜欢人大新闻系。可惜高考的时候她的成绩不怎么理想,上不了人大。我的成绩还有戏,她就极力“怂恿”我报人大新闻学院,在她的一再鼓动下,我真的成功了。 (四)信息沟通很重要 汪源河北省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2年入学,知道分数后填报志愿,符合自己的条件,学校和专业都比较理想。 我应该庆幸自己当初报对了志愿。本来我一直憧憬能够上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下来之后,我就知道没戏了,还差20多分呢。 有那么一段日子感觉挺失落的,来中国人民大学之后,觉得这里也挺好。虽然读商科并不是我的理想,但也不反感。 拿到成绩的那一天,我去了学校。事实证明跟学校保持联系对我来说是很明智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还帮我分析了可能报考的学校的情况。说实话,之前我连可以选择的范围都没有,一旦范围确定之后,做选择就简单多了。 我应该谢谢我的妈妈,虽然有时候她给我的建议让我觉得她很唠叨。在那一段日子里,妈妈往人大、北大、清华打了很多个电话,向他们咨询有关的情况。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各个学校的资料,全家人坐下来分析。其实我最后的选择受到了妈妈的很大影响。因为我家在北京,而在北京,除了北大、清华外,人大就算是最好的,因为我不想读理工科的学校。虽然专业也很重要,但是学校更重要。我觉得应该在学校差不多的基础上再挑专业,因为以后的社会会重视人的综合素质胜过专业。 我在高考之前的两个月里就开始看一些介绍高校情况、指导填报志愿的杂志,比如说《求学》。而且之前我就很喜欢看“第二起跑线”。我比较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我现在的专业是国际商贸,当时觉得这个专业与经济沾边,自己肯定不会特别讨厌,于是就选了。 其实我不算是报得最好的,我有好几个同学胆子特别大,虽然觉得他们的做法并不值得学习,但是我觉得他们对于兴趣和志向的追求让人感动。我有个同学现在在天津大学,考完试的时候他就失望了,因为按他的成绩根本进不了好学校的好专业。他就说非生物工程不读,然后就报了,结果还真被录取了。这样的还有好几个,比如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的和去了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同学。所以我觉得如果报北京的学校有点悬的话,不如考虑到外地去念书。局限在北京的话,选择就少了。不知道对别的地方的同学有没有借鉴意义。 (五)相关科目把我拉下榜 刘铭2002年参加高考,落榜。 我的教训很深刻啊。我是一所区重点校的2002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我们学校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都在80%以上(包括专科),因此,大家对高考信心十足,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在20来位,位居中游。在学校的排名没有关心过,但我肯定在这80%的名额之内。 我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对外经贸大学,这所学校因涉外专业多,很受考生追捧。我也想到了,如果考不上,还有第二手准备——上不了好重点,就去一般校的好专业。 填报志愿前,我仔细研究了这所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尤其对自己钟爱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做过分析。预计我的高考实力能达到520分左右,接近该校2001年的录取平均分。又看了二批录取校中与经贸有关的院校的介绍,反正盯准了经贸类学校。我就这么填了,在一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填上了对外经贸大学,其他二志愿三志愿,我也没认真去考虑,知道若外经贸不行,其他我认为的好校也很难考上。能接收我的二三志愿又都是我不太想去的学校,比如外地的名气不很大的高校。在二批录取校里,我一志愿填了首都经贸大学,二志愿填北京工商大学……其他志愿空着没填。 千想到万想到就是没太关注这些学校、这些专业对外语单科成绩,尤其是关于“报考我校所有专业均需加试外语口试(个别省市的理科不加试外语口试。口试内容和成绩由考生所在地招生办公室负责)”的要求。我虽然知道这些规定,但是,因为我一直到临高考前几个月,才初步把目标定在经贸类学校身上,再拼外语也来不及了,就想在其他科上挣分。预计自己的总成绩可以达到。后来一查分,我确实已够上了北京市划定的文科462分的录取控制线,已站在重点线之上,还高于一般本科对考分的要求,只是我想上的经贸类专业对外语的要求“偏高”,而我偏重数学、语文,外语有些马虎,单科没过关,被退了档。下面的志愿校也没接收。降至二批录取校后,也是这个外语相关科目成绩差些,又“死”了。听说还有因为身体缺陷被退档的。 (六)在兴趣与就业之间选择 李昭山东财政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2002届毕业生,现在某企业从事社会调查设计工作。 我自己感觉上山东财政学院属于基本“符合自身水平”一类。我是这样填报的志愿:第一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山东大学(货币银行学);第二志愿: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第二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