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中的《红门》。“孤独之旅”的“旅”既是指杜小康父子赶着一群鸭从油麻地到苇荡孤单、陌生、迷茫的旅程,更是一位少年在家境突遭变故后从挣扎逃避到平静面对再到勇敢搏击的心路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孤独之旅”,蕴含深刻的含义。文章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由起初的害怕孤独,到后来直面孤独,直至战胜孤独,获得人生的成长。故事开始,杜小康的家庭遭受重创,无奈之下,他只能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当杜小康踏上未知的旅程,回头“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一句未说完的话,分明流露出杜小康的无奈和对未知的恐惧。但是这是徒劳的,船不可能回头,前进是唯一的方向。杜小康便让自己不再想,也不可能再去想油麻地,他只能望向未知的前方,那个“撩逗”少年猎奇心的前方,迎向那片白茫茫的水面,那片迷惘却也充满希望的水面。终于到达芦苇荡,这里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几乎杳无人烟,一切都是孤独的。“芦苇如绿色的浪潮”“芦荡如万重大山”,自然的伟力面前,渺小的杜小康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寂与恐慌。当从恐慌中稍稍平静之后,杜小康发现“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于是他“用劲儿嗅着”;他发现几十几百的萤火虫可以照亮水面,甚至能看到浮在水面上的水鸟。这些既是孩子的童心使然,也是他潜意识对眼前境遇的接受。杜小康想家,但他不再说出口,他默默承受着、忍耐着,只有在睡梦中哇哇大哭地说:“我要回家……”睡梦中痛苦,可想而知,杜小康内心的孤独有多么强烈!但是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克制。杜小康在让自己变得坚强,坚强面对芦荡寂寞的时空,坚强面对根本不可回避的孤独,坚强面对可能出现的磨难,这时候他“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暴风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镇定勇敢的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的杜小康。暴雨中寻鸭,芦苇割破了他的手,割破了他的脚,双唇被冻的发紫,父亲让他去休息一会,他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一句较短的话,语气却多么笃定。面对困境,杜小康不再哭泣,不再害怕,他不再是那个胆怯懦弱的小男孩,而是充满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小小男子汉。课文的结尾充满了温度,“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杜小康也长大了,当他看到第一颗鸭蛋时,惊喜的叫道:“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一连四个感叹号,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鸭子终于下蛋,父子俩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哦,未知的前方终于有了明朗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