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在柏林》教学设计课题在柏林单元四学科语文年级六上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难点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通过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和平时的认知,理解战争。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讲授新课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板书:在柏林)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通过探究文本内容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