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
学生分析:
学生在升上高中之前有一年时间没有进行地理学习,就算在初一、初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地理看成是一个 “ 次科 ” 而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已经遗忘。如何唤起他们的记忆和兴趣,是高一地理教学中迫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节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本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7 ~ 9 年级的地理课中也有地球运动的内容,因此,高中地理要处理好与它的区别和衔接问题。
教材分析: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 15 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 ” 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 “ 三点共线 ” 到下一次 “ 三点共线 ” 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 1.14 中的 “ 三颗恒星 ” 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