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代的都城和城市发展是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缩影。回答1—3题。
1.下列都城出于边境防御而考虑兴建的是
A.秦朝咸阳 B.唐朝西安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宋朝把与契丹政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成“广信”,“静戎”改成“安肃”,“破虏”改成“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3.明清时期封建城市与前代相比有了明显的发展,其表现有①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数量明显
增多 ③工商业城市的行业分工与特色十分突出 ④工商业城市的南北分布不平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思想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回答4—7题。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明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范缜 D.朱熹
5.下列最能反映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核心的是
A.开办近代工厂 B.开矿山
C.学习军事技术 D.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知识
6.康有为在论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正确性的时候,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是
A.黄宗羲的主张 B.孔子的学说 C.卢梭的学说 D.天主教的精神
7.在下列思想家中最早提出君权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思想的是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狄德罗
文物或图是物化的历史,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历史内涵。回答8—11题。
8.下列图片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
A.井田制 B.初税亩 C.编户齐民 D.租庸调制
9.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溥仪 C.汪精卫 D.蒋介石
10.下面邓小平的题词,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tx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tx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1.右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通过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tx回答12—14题。
12.1927~1930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迅速发展
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打土豪、分田地,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B.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3.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开辟敌后战场 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李援朝 B.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中国的国民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两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15—17题。
15.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16.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宪法,对法国的初步改造体现在
A.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C.大资产阶级掌握了统治权 D.自主命运的公民节取代了效忠于君的臣民
17.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都被称作“大革命”,其基本依据是
A.斗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得到国际援助
C.由先进阶级领导 D.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是所有国家政权的神圣使命。回答18—21题。
18.清王朝基本统一中国的标志是
A.设置台湾府 B.灭南明小朝廷 C.平定“三藩之乱” D.设立军机处
19.孙中山晚年认识到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各地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民族众多且差异很大 D.外国侵华势力的干涉
20.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
A.成立美国联邦政府 B.夺取佛罗里达半岛
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 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
21.德国在近代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A.统治阶级实力雄厚 B.民族的认同意识
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 D.领导人的卓越才能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逐渐由分散隔绝状态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回答22—24题。
22.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其原因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③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全球战争④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24.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的建立反映了
A.经济区域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C.经济自由化趋势D.经济联合化趋势
世界不同种的文化、制度应相互交流、借鉴,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回答25—27题。
25.“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在发展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多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①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②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 ③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贸易 ④玉米、烟草等传入我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新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并运用“求同存异”方针解决国际争端是在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
完整的试卷内容,请免费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