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的建设》,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回答
1—2题。
1.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超过99%。因此,“计划”让位于“规划”说明
A.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B.政府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C.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D.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2.由“计划”到“规划”,表明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这意味着
①政府在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政府工作更加注意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③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④政府工作面临着宏观经济调控层面上的新挑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
3.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沿岸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要用集体主义调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4.
①我国正在完善对政府的法律监督体系 ②完善领导问责制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
③我国的政治文明在不断进步 ④依法治国需要维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举行。回答5—7题。
5.青藏铁路建成的政治意义是有利于
①加快西藏地区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 ②加快西藏等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③实现民族平等和维护国家统一 ④实现西藏同区内外的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成功地破解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B.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D.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7.青藏高原是世界巨川大河的发源地,生活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建设单位竭尽全力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政府对青藏铁路建设用于环保的投资大约11亿元人民币。这11亿元的投资
①属于积累基金 ②属于公共消费支出 ③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和活动方向 ④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当前,极端恐怖主义、重大自然灾害、严重流行疾病及生产生活中的重大安全事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社会意识到建立国际或地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tx回答8—9题。
8.建立预警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人们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建立国际预警机制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配合,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当今国际社会
A.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
B.联合国是惟一有权维护国际安全的国际组织
C.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D.国际预警机制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10.上述政治现象说明
①国家主席行使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行政 ④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tx C.③④ D.④
11.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A.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B.意味着税收对农民不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
C.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D.将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3.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的重中这重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的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14.从2006年开始,通过废止农业税,农民每年大约减负500亿元。除了给农民减负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外出劳务的收入,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途径是
A.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B.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总量 D.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15.2005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税收是
A.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B.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C.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D.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的重要指标
。。。。。。
。。。。。。
完整的试卷内容,请免费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